梅雨天如何养生? 这些防湿祛湿方法请收好
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气候越来越潮湿,不少人出现了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医生介绍,出现上症状,这段时间的梅雨是很重要的诱因。中医上称之为“湿邪”,人体脾胃受影响最大。
《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湿能致病,而且将“湿”分成了“外湿”和“内湿”。“外湿”多来自于体外,或因久居低下潮湿之地,或长期水上作业,或天阴多雨、空气潮湿,导致周围环境湿气太多,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湿邪就会乘机侵入人体内而造成湿病。
要避免受到“湿邪”的侵扰,在梅雨季节应做到以下保健措施:
1.避免外湿伤身
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家中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2.注意劳逸结合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
3.合理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饮食方面,宜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百合、山药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湿热、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必要时,可根据医生诊断建议服用健脾化湿药物。
脾虚者、儿童要尽量少吃西瓜、香瓜、梨、黄瓜等。因为这些瓜果可以驻湿,会导致体内湿热加重,导致胃脘不舒,造成消化吸收障碍。儿童的自制力较差,过食冷饮或瓜果会造成脾胃阳气受损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大便不成形、厌食、困乏等脾湿症状。
食疗祛湿食谱
1.薏米赤小豆粥
材料:薏米、赤小豆,比例为2:1。
薏米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赤小豆,补心养血。
做法:把薏米和红豆洗净浸泡一晚。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用猛火煮开,改慢火煮至薏米烂熟即可。喝的时候可以酌量加些冰糖或红糖。
2.荷叶茯苓粥
材料:荷叶1张,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荷叶能清暑化湿、生发清阳,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做法: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