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总有回报 一例严重高钠血症患者家属态度的转变
患者,姚某,男,92岁,因“乏力纳差1周”就诊,于2017年12月28日拟“肺部感染、乏力待查、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收住浣十病区。既往心脏起搏器置入术、老年痴呆病史,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否认服用利尿剂等。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纳差,乏力,行走不能,时有胡言乱语,嗜睡,尿量明显减少,无畏寒发热,无口角歪斜,无晕厥昏迷,无恶心呕吐,门诊查心电图示:起搏器心律,以DDD-VAT模式工作,房性早搏;ST-T改变;查体:T36.6℃ P83次/分
R21次/分
BP152/83mmHg BS:5.0mmol/l意识模糊,皮肤干燥,心率78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低下,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四肢肌力检查不能配合,肌张力增强,病理征未引出。生化筛查+CRP:肌酐(酶法)129.8μmol/L,氯157.6mmol/L,钠188.3mmol/L,钾3.28mmol/L,血糖6.97mmol/L。
看到化验报告后,科室的医生都被惊呆了,从来没碰到过这么严重的高钠血症病人,患者为老年痴呆病人、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饮食不调匀,饮水少,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辅检,首先考虑浓缩型高钠血症,存在严重高渗高钠高氯状态、低钾血症,应予大量补充水分、补钾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处理,建议行留置胃管、留置尿管,并告知在插管可能出现的风险,患者家属犹豫不决,态度不明朗,对治疗及操作存怀疑态度,在我科医生的耐心解释后才同意目前操作及诊疗,但仍心存疑虑。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积极治疗后,动态复查电解质,在入院第4天患者精神明显转好,肢体活动度好,无胡言乱语,并能自行进食流质食物,生化各项指标也提示高钠、高氯、低钾等均得到有效纠正。同时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有明显的股癣,经抗真菌药物外用后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病情日益改善,患者家属喜笑颜开,态度也从质问怀疑转变为赞赏感谢。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对于患者或患者家属的这种预设性不信任,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我们仍一直努力尝试修复病患由此带来的恐慌和焦虑。医患关系紧张归根结底源于信任缺失,我们谅解病人的指责,无论医患,皆有尊严,所以,医生需被珍惜,而不应该被刺痛;我们理解病人的苦痛,无论医患,人人有爱,所以,付出只要尽力,都不应该被诋毁。事实上,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类病患,深深体会到作为医务人员的酸甜苦辣,但我们总是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格言来要求自己,只要有付出,终将还是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