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院新闻 /

章垚:千里之行 “齿”间援助

作者:何金颖 发布时间:2025年4月15日 浏览次数:75 来源:宣传统战科

山一程,水一程,从西施故里到四川盆地,自东西部协作医疗帮扶以来,我市一批批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医务工作者踏上支援沐川的医疗帮扶之路,共筑山海协作“健康梦”。章垚也是其中之一。他以技术为纽带,让优质口腔服务惠及更多沐川百姓。

开展“复杂”拔牙手术

章垚是沐川县人民医院口腔科迎来的第一个东西部协作专家,因此,一到医院就受到了口腔科医生们的热烈欢迎。就这样,他在与当地医生的交流中,逐渐熟悉环境和设备,慢慢了解了口腔科设备、医疗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的现状。很快,章垚迎来了援川后的第一次特殊的拔牙手术。

当天,一位50多岁的大伯因左下后牙疼痛前来口腔科就诊。接诊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其智齿呈水平生长,且邻牙龋坏严重。为明确诊断,接诊医生为其拍摄了牙片,结果显示智齿呈水平生长,与下齿槽神经管距离极近,且牙根异常深长。像这样的病情,以往当地医生会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进行拔牙治疗。这次,想到有东西部协作专家“坐镇”,接诊医生便把患者带到了章垚这里。

章垚细致审阅了牙片,并详细向患者解释了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充分沟通并获得患者理解后,成功进行了拔牙手术。术后,患者的反应较为轻微,反响不错。

“因为这次要拔除的牙齿离神经管很近,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压迫或损伤神经,造成下唇或舌头出现麻木的情况,而且持续的时候可能长达半年到一年,所以当地医生觉得难度较高、风险较大,按以前做法就会推荐到上级医院治疗。其实,像这种情况的拔牙手术在我们诸暨这边属于比较常规的手术,我以前也是做过的。这次看了片子以后,我也觉得有把握能处理好。”章垚说。

在手术过程中,章垚还给同事们讲解了要注意的要点、技巧。如今,当地医生遇到类似病情的患者也逐渐能够自己动手操作。章垚也成为大家眼中“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有什么不懂的或者他们处理不了的,都来找他请教。

引进根尖消炎新材料

近日,章垚为一名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开展后续根管治疗。“这名患者的慢性根尖周炎比较严重了,我先使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封药,四周后,炎症已经基本消除,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根管治疗了。”

章垚到沐川后发现,由于当地经济和卫生条件较为落后,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也较弱,很多龋齿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便逐渐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他告诉记者,慢性根尖周炎是牙体牙髓疾病的一种,主要是由于根管内长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存在,导致根尖周围发生慢性炎性反应,多数慢性根尖周炎目前可以直接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治愈,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失败率,主要原因是根管系统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区域:侧副根管,不规则区,牙本质小管,根尖孔到漏道口的病原微生物难以完全清除,导致患者需多次复诊,使治疗周期延长,影响患者生活,残留的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患牙的远期疗效,以往,沐川当地对慢性根尖周炎病原微生物的控制并没有有效方法,对于感染较为严重的慢性根尖周炎,最后只能拔除患牙。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他立即向当地医院推荐使用Vitapex糊剂这一新材料。“这是一种根管充填材料,也是一种根管消毒药物,有抗菌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普遍应用到了乳牙或恒牙的根管治疗中。”如今,Vitapex糊剂已被沐川县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医生们普遍应用到临床中,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即将开展种植牙新服务

近期,沐川县人民医院口腔科的种植牙手术室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装修中,预计到5月份,医院就可以正式开展牙齿种植服务,填补当地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虽然现在手术室还没装修好,有的设施设备还没到位,但已有不少有需要的当地居民前来预约。”章垚高兴地说,去年刚到沐川不久,他就向口腔科主任提交了关于口腔种植室装修及设备配置的具体要求,并详细列出了所需种植器械及种植修复材料的种类清单,旨在加速推进口腔种植项目的实施进程。

这段时间,章垚抓紧对口腔科同事进行种植牙相关知识的简要普及,内容涵盖术前检查的重要性、种植牙的禁忌事项以及种植手术的基本流程等核心要点。同时,为提升科室整体诊疗水平,他还特地将诸暨市中医医院口腔科在种植专项方面的经典病例资料进行了分享,以供当地口腔科医生参考学习,并特别强调了口腔CBCT骨量测量在口腔种植前评估中的关键作用,希望能为当地口腔科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与指导。

“种植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份责任。希望通过技术下沉,帮助当地建立一支‘带不走’的口腔医疗队伍。”章垚表示,后续,他将把提升居民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作为核心任务,持续致力于优化和完善当地医院的设施配置,同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口腔健康服务。

章垚,1986年9月出生,诸暨市中医医院口腔科医生,主治医师,从事口腔临床工作10余年。近日,被评为2024年度东西部协作先进个人。

A4zhujirb2025041400004v01s0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