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日报健康坐堂 /

守护健康,远离肿瘤威胁

作者:何金颖 发布时间:2025年4月15日 浏览次数:75 来源:宣传统战科

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科学防癌,健康生活”。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的科学知识,倡导公众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与癌症筛查,推动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的诊疗,并定期复查。通过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保障其健康生活。

在肿瘤防治领域,专业知识的普及至关重要。市中医医院肿瘤内科吴益平主任凭借其深厚的专业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肿瘤方面知识的科普讲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肿瘤的预防

1.健康饮食

应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这些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有害物质。

控制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食用量,建议每周红肉摄入量不超过500克,并尽量减少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等)的摄入,因为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致癌物质。

避免或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过量摄入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多种肿瘤的危险因素。

2.适量运动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等。同时,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俯卧撑等。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尽量起身活动几分钟,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3.避免不良习惯

戒烟: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可导致肺癌、膀胱癌、胃癌等多种癌症。

限酒: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应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度饮酒会增加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概率。

避免长期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正常,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4.减少环境暴露

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在紫外线较强的时段,可使用防晒霜、遮阳伞、太阳镜等,以降低皮肤癌的发生风险。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等。新装修的房屋应充分通风换气后再入住;在工作中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护措施。

减少电离辐射暴露,如非必要,尽量减少X光、CT等放射性检查的次数。在进行此类检查时,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早期发现肿瘤

1.关注身体变化

注意身体出现的异常症状,例如:身体浅表部位的肿块、皮肤的黑痣或疣发生颜色、形状、大小的改变,持续性的咳嗽或痰中带血,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或乏力,大便习惯改变或便血,尿血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定期体检

一般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高危人群,如有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患有慢性疾病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增加体检频率和项目。例如,肺癌高危人群可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乳腺癌高危人群可提前进行乳腺钼靶检查或增加乳腺超声检查的次数等。

肿瘤治疗与康复

1.积极配合治疗

确诊肿瘤后,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或采用综合治疗手段。

2.康复与护理

治疗后的康复期,患者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恢复适当的活动,这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根据治疗后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例如,化疗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此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放疗后可能出现口干、咽痛等症状,可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肿瘤康复团体活动、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克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肿瘤的康复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