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也会“怕热怕潮”?科学储存让药效不“打折”!
一、药品储存的关键条件
药品说明书中的【贮藏】项明确规定了储存要求,需严格遵循。《中国药典》对常见术语的定义如下:
(1) 温度要求
Ø 常温(室温):10~30℃(贮藏项下未规定贮藏温度的一般系指常温。);
Ø 阴凉处:≤20℃。20℃以下的阴凉处保存,没有规定下限,但并不能理解为没有下限,毕竟药品的稳定性受温度左右,太热不太冷都不行。欧洲药典(EP第10版P)和美国药典(USP-NF 2021)规定,对于阴凉处的定义,均为:8-15℃;
Ø 凉暗处:避光且≤20℃;
Ø 冷处:2~10℃(如胰岛素、某些生物制剂需冷藏)。
(2) 湿度控制
药品储存湿度宜保持在35%~75%,避免受潮或过度干燥。
(3) 包装要求
Ø 密闭:防止灰尘、异物进入(如药片铝箔包装);
Ø 密封: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Ø 避光/遮光:避光指避免阳光直射;遮光需用不透光容器(如棕色瓶或黑色包装)。
二、环境因素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4) 温度
高温会加速药物降解(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增加2~4倍,药效寿命÷2~4);需冷藏的药品(如疫苗、蛋白类药物)若高温储存易失效。
解释:根据Van’t Hoff规则[1],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的速率会提高2~4倍。举例:若某药在20℃下有效期3年,30℃时可能缩短至0.75~1.5年。
(5) 湿度
湿度过高会导致药片潮解、胶囊黏连,糖浆霉变;建议使用干燥剂或密封盒储存易吸潮药品。
(6) 空气与光线
氧气可能氧化药物(如维生素C);光线敏感药物(如硝普钠)需避光保存。
三、如何识别药品是否失效?
Ø 片剂:变色、裂片、表面磨损;
Ø 胶囊:黏连、变形、异味;
Ø 液体药剂(糖浆、口服液):浑浊、沉淀、霉斑、产气;
Ø 软膏/栓剂:分层、变硬、异味或形状改变;
温馨提示
药品储存直接影响疗效与安全性,请务必:
Ø 按说明书要求存放,避免随意放置于厨房、浴室等温湿度高的区域;
Ø 定期清理过期或变质药品,避免误服。
参考文献
[1]彭国梅.van't Hoff规则在估测药物稳定性中的应用[J].华西药学杂志, 1995(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