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肌肤为何频频“喊痒”
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回暖,许多人却开始面临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皮肤瘙痒。
为什么春季肌肤容易“喊痒”?这背后有哪些原因?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市中医医院皮肤科王友力主任将为您详细解答。
主要原因
春天多风,空气湿度较低,皮肤中的水分容易流失,导致皮肤干燥,从而发生瘙痒。尤其是老年人,由于皮肤油脂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干燥和瘙痒的症状。此外,春季花粉、柳絮等过敏物大量增多,当皮肤接触到这些物质时,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瘙痒、红肿、皮疹等症状。一些人可能对春季新换的衣物或护肤品产生过敏反应,也会发生皮肤瘙痒。与此同时,随着气温升高,各种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开始大量繁殖。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皮肤表面的微生物滋生,可能引发皮肤感染,导致瘙痒。此外,春季人们的情绪容易波动,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影响神经调节功能,从而引发皮肤瘙痒。这种瘙痒通常在情绪波动时会有所加重。
如何预防
王主任建议,首先要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避免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的油脂层。沐浴后应及时涂抹保湿乳液或润肤霜,以锁住皮肤水分。尽量减少在花粉、柳絮等过敏物较多的时段外出,例如早晨和傍晚。外出时佩戴口罩、帽子,并穿着长袖衣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过敏原。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保持皮肤清洁。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不要穿着紧身或化纤材质的衣物,以免刺激皮肤。此外,保持心情舒畅,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或旅游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如何治疗
对于轻度的皮肤瘙痒,可以使用外用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乳膏。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和止痒的作用,适用于瘙痒伴有红肿的情况;糖皮质激素乳膏具有抗炎和抗过敏的功效,但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如果瘙痒较为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轻瘙痒症状。对于由皮肤感染引起的瘙痒,还需要根据感染的类型,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中医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治疗方法,例如中药调理和针灸等。一些中药具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功效,可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辨证论治。针灸则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瘙痒症状。
如果皮肤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皮疹、水疱等,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