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春捂以养阳气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气温逐渐回升,但昼夜温差较大,冷空气仍会不时来袭,因此保暖养生尤为重要。市中医医院养生保健专科张伟斌认为,春季与肝脏相对应,惊蛰时节是养肝护肝的黄金时期,建议顺应时节调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而“春捂”作为春季的传统养生智慧,强调在乍暖还寒时不宜过早脱掉厚重衣物,以保持身体温暖。
为什么要“春捂”
首先,春季早晚温差较大,过早减少衣物容易受寒,降低抵抗力,引发感冒等疾病。“春捂”有助于维持体温稳定,减少不适。其次,春季阳气初升,但尚未达强盛,人体阳气较弱。适当保暖有助于保护体内阳气,促进其生长,增强免疫力。从冬季到春季,人体需要时间适应外界变化。“春捂”帮助身体逐步调整,避免因气温骤变引发健康问题。
“春捂”的4个关键部位
头颈部:头部是阳气汇聚之处,春季多风易受寒。外出时建议佩戴帽子和围巾,加强保暖。
背部:背部是阳气循行的重要通道,保持温暖有助于预防感冒和风湿病。春季可选择保暖背心或外套保护背部。
腹部:腹部受凉易引发肠胃不适,尤其是脾胃虚弱者更需注意保暖。建议选择高腰裤或使用腹带,避免冷风直吹,维持肾阳不衰、脾胃健运。
脚部:脚部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更易受寒。春季应选择保暖鞋袜,避免赤脚行走。睡前可泡脚,加入艾叶、生姜等材料,驱寒暖身,促进血液循环。
“春捂”并非要一直穿着厚重衣物。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建议继续“春捂”;气温持续稳定在15℃以上时,可逐渐减少衣物。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即多层次穿搭,方便根据温度变化增减衣物。
惊蛰养生还应注意以下3点
饮食调养:春季应养肝,可多吃枸杞、鸭血、红枣、菠菜等养肝食物。避免油腻、辛辣或寒凉食物,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少食酸性食物,多吃甜食以养脾,多食富含维生素和植物蛋白的蔬菜水果,如春笋、菠菜、芹菜、胡萝卜、苹果、梨等。
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顺应阳气升发。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养肝血、提升抗病能力。
运动以生发阳气为主,避免剧烈运动。推荐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也可做伸展拉筋、拍打全身等动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避免受凉。
情志调畅:通过听音乐、阅读、种植花草等方式丰富精神生活,舒缓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日常养生小技巧
勤梳头:头部是诸阳之会,梳头能活跃经络,舒畅气血。
勤捏脚:常按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可平肝息风、清热利湿。用拇指沿骨缝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即可。
预防感冒:惊蛰是感冒高发期,体弱者少去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中午多晒太阳,夜间娱乐适度。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用盐水漱口,或用姜末加红糖开水冲泡服用。
总之,惊蛰时节的养生注重“春捂”、饮食调养、起居有常、适度运动及情志调畅。通过这些方法,可顺应自然节气变化,保持身心健康,为全年健康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