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日报健康坐堂 /

雨水时节,解锁春季养生新知识

作者:何金颖 发布时间:2025年2月20日 浏览次数:97 来源:宣传统战科

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气温逐渐回升、降水增多,天气由寒冷向温暖湿润过渡。此时,阳气开始升发,但寒湿之气依然存在,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春季雨水时节的养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固护阳气,健脾祛湿

雨水节气期间,气候由寒转暖,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这正是排毒养颜、强身健体的黄金时期。《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中医理论认为,春季阳气的生发与肝脏密切相关,同时与脾脏也密不可分。雨水时节,湿气较重,许多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因此,需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固护阳气,健脾祛湿,从而促进肝气舒畅,使人体气血运行更加顺畅。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适量进食,每餐以七分饱为宜。多食用具有养肝、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薏仁、红豆、小米和绿叶蔬菜等。饮食宜少酸多甜,建议多喝粥,例如用芡实、莲子、山药煮粥以健脾利湿,适当添加陈皮还能起到醒脾行气、开胃的作用。同时,应避免饮用冷饮,以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防寒保暖,起居有序

在生活起居方面,要顺应阳气升发,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雨水时节气温波动较大,需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脚部和腹部。湿气重,易引发感冒,应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对于脾阳虚的人群,尤其要注意腹部和足底的保暖,也可以通过艾灸中脘、气海、关元等穴位来达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效果。

适量运动,舒畅情志

雨水时节,天气渐暖,正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可选择慢跑、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以增强体质,运动时以微微出汗为宜,这样有利于气血从体内向皮肤及四肢运行,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同时,春季肝气旺盛,情绪易波动,应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急躁、抑郁。可以通过与好友一起春游、观赏万物复苏、与自然亲近、与他人交流、适度运动等方式,舒畅情志,预防抑郁或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总之,春季雨水节气养生需要综合考虑调养身心、调整饮食和适量运动等方面。通过科学的养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春季的气候变化,保持身心健康。

健康小贴士

市中医医院医生推荐几个在家就可以用的中医调养方法:

艾灸

穴位推荐:足三里、中脘、关元、脾俞。

作用:温阳散寒、健脾祛湿,增强免疫力。

方法:每穴艾灸10—15分钟,每周2—3次。

按摩

穴位推荐:足三里、阴陵泉、太冲、合谷。

作用:健脾祛湿、疏肝理气,缓解春困。

方法:每日按摩10—15分钟,力度适中。

药膳调理

薏米红豆粥

材料:薏米50克,红豆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薏米、红豆提前浸泡2小时,与粳米一同煮粥,煮至软烂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适合湿气重、消化不良者。

黄芪枸杞鸡汤

材料:黄芪20克,枸杞15克,鸡肉300克,姜片适量。

做法:鸡肉焯水后与黄芪、枸杞、姜片同煮,炖至鸡肉熟烂,加盐调味。

功效:补气升阳,增强免疫力,适合体虚乏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