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当前,莫让“噎”扰
前几日,家住浣东街道的陈女士抱着她仅3岁的女儿,急匆匆地冲进市中医医院的急诊科。只见小女孩面颊青紫,呼吸急促,双手捂着脖子,无法言语,看起来非常难受。陈女士表示,女儿之前还好好的,但在食用果冻后突然出现这种状况。医生在进行初步检查后,怀疑是异物卡喉,随即采取了海姆立克急救法。不一会儿,小女孩吐出了半个果冻,呼吸立刻变得顺畅。
我们在大快朵颐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应警惕潜在的健康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尤其要留意他们因误食异物而引发的窒息风险。
如何有效预防异物卡喉
首先,要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在进食肉类、坚果、黏性食物时,务必充分咀嚼后再吞咽。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应尽量避免食用可能引起窒息的食物,如果冻、骨头、糯米点心等,而应选择柔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对于儿童,要教育他们在进食时专心致志,避免在吃东西时大声嬉笑或把小物品放入口中玩耍,以减少意外吞咽异物的可能性。进食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躺着或弯腰进食。此外,成年人饮酒也应适量,以免酒精影响咽喉功能和神经系统。
一旦发生异物卡喉,如何处理
当发生哽噎时,自身要尽量保持镇静,情绪不要过于激动。随后施救者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站在患者身后,用双手环抱其腰部,然后用力向上挤压腹部,迫使异物从气道中排出。如果海姆立克急救法无效,可以尝试拍背法,让患者弯腰,然后用手掌根部轻轻拍打其背部,帮助异物排出。
特别提醒,异物卡喉后,切勿进食或饮水,避免尝试吞咽米饭或喝醋等方法来处理异物。这些做法不仅无效,还可能导致异物进一步深入食道,增加异物取出的难度和风险。
若周围无人,可自行实施腹部冲击法或胸部冲击法进行自救。
方法一:一只手握拳,用大拇指一侧顶住上腹部,位于肋弓下方、肚脐之上;用另一只手抓住握拳的手,并迅速向上用力挤压;重复此动作,直至异物排出。
方法二:倚靠在固定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子、扶手等);用物体边缘对上腹部施加向上冲击力;重复挤压,直至窒息物体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具体操作
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分开,前脚距离患者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弯。保持患者身体前倾、头部略低、嘴张开。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用双臂力量急速拉动并向上冲击患者上腹部,频率约每秒1次。重复动作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1岁以下婴儿: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支撑头部和颈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两乳连线中点用两手指快速按压5次。交替进行拍背和按压,直到异物排出。
若海姆立克急救法未能使异物排出,且患者出现持续的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继续尝试急救措施,直至患者被送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