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日报健康坐堂 /

小寒大寒,养肾当先

作者:周礼萍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6日 浏览次数:96 来源: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在应对严寒天气时,日常的养生保健显得尤为关键。中医理论中常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表明冬季是养护阴气、保养肾脏、预防寒冷和平衡阳气的重要时期。自古以来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而小寒和大寒这两个节气的养生之道,实际上也遵循着一些基本的养生原则。

冬季养生,养肾为先

中医理论中,一年四季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故而冬季不仅是养肾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的养肾时节。同时,冬季养生讲究“藏而不泄”,因此在性生活方面也应保持适度。

按摩养肾疗法是冬季养肾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里推荐两种按摩养肾疗法:首先是搓擦腰眼。将双手搓热后紧贴腰部,用力搓擦30次。由于“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有助于疏通筋脉,提升肾脏功能。其次是揉按丹田。双手搓热后,在腹部丹田处按摩30~50次。长期坚持此法,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强化肾气。

饮食保养,滋补防寒

冬季天气寒冷,此时也是中医上所谓的阴邪最盛的时候。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常见的滋补药材包括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和当归等;而食补方面,应根据个人体质的阴阳气血偏盛或偏衰来选择,例如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和甲鱼等。此外,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和栗子等食物,也具有补脾胃、温肾阳的效果。对于体质偏热、偏实或容易上火的人群,建议采取温和的补法,适量食用。

在日常生活中务必保持温暖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暖至关重要。中医理论指出“寒气具有凝固和收缩的特性”,在寒冷的天气下,关节疼痛、颈椎问题乃至心脑血管疾病都更易发作。因此,保暖成为首要任务,特别是对于肩颈和脚部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需要给予特别的关照。对于老年人来说,在保暖的同时,也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适度运动,保持心态平和

有句老话说得好:“冬日勤运动,少病痛;冬日懒散,药不离口。”这强调了冬季锻炼的必要性。在寒冷干燥的季节,推荐多参与户外活动,例如散步、慢跑等。精神层面上,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少思虑,保持乐观开朗,不为小事烦恼,保持心态的平和,以增加生活的乐趣。适度放松身心,比如聆听音乐、阅读书籍,这些活动有助于减轻压力。同时,应避免过度的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