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日报健康坐堂 /

冬季心梗进入高发期

作者:何金颖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2日 浏览次数:176 来源:宣传统战科

      不良生活方式是诱因

  自入冬以来,医院接诊的心梗患者明显增加。心梗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除了一部分发病原因跟心脏疾病、天气变化有关,工作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长期大量吸烟、服用违禁药品、肥胖、长期熬夜、饮食不节、饮料代替开水喝、几乎没有体育活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容易诱发心梗。值得一提的是,中青年人心梗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一旦发生往往比老年人更危重,猝死的几率也比老年人更高。

  心梗除典型的胸痛、胸闷,有濒死、压迫感,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外,有时还会出现易被忽视的不典型症状,大致分两类:一类疼痛的部位不典型,比如牙痛,肩膀痛,手臂痛等,另一类没有明显的疼痛,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症状,如胸闷、腹痛、恶心吐、头晕、晕厥等。心梗最常见的危险警报就是心绞痛。当反复出现心绞痛的时候,那是心肌梗死的“夺命call”,因为每一次心绞痛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心梗的“警报”。

  医生提醒,当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需格外警惕,最好马上送医院救治,绝不能硬着头皮忍耐。当患者心肌梗死发作时,家属应先让患者静卧,再迅速拨打急救电话,不要随意搬动患者,更不能让患者步行前往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为发病后的2小时,俗称“黄金120分钟”,若能在120分钟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绝大多数心肌可以免于坏死。

  冬季是最明显的发病高峰期,尤其是温差大的时候。寒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的同时也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持续闭塞或者是挤压斑块使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从而使管腔急剧阻塞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在高发季节里,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御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以防疾病发生。

  一天当中也有比较容易出现心梗的时段——夜间睡眠状态和凌晨觉醒时。夜间睡眠状态心跳慢,血液流动慢,睡眠时候喝水少,还可能会开暖空调,这些都会加重失水,使血液成高凝状态,发生心梗。凌晨容易心梗主要是因为从睡眠到开始清醒这个阶段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往往出现血压波动升高,血管收缩,冠状动脉也容易痉挛,斑块破裂,造成心梗。需特别提醒的是,有不少人夜间胸口不适,感觉不是特别严重,不愿起来就诊,或者老年人怕麻烦子女,一直到早上以后就诊,就会延误治疗。

  健康 “从心开始”,心内科医生还为大家梳理了一份护心计划。

  限制饮酒,加强运动

  长期大量饮酒会使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发生酒精性心肌病。很多人认为,饮酒对保护心血管有一定好处,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片面的观念。喝酒还是要适量,有基础疾病的最好不喝。如果每天坚持30分钟的快走或慢跑,能起到有效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良好饮食,保持饥饿

  适度保持饥饿感就是保证生命质量。饮食最重要的前提是控制总量,保障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体检,提前预防

  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措施。对于健康成年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心血管方面的检查应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对于高血压或原本就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则应在医生指导下半年左右进行一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