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日报健康坐堂 /

别给心肌留个“梗”

作者:王宇杰、付明朝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浏览次数:318 来源: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疾病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我国约有3亿患者,几乎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位,且患者年龄层正逐渐降低。特别是心肌梗死,许多人因为年轻而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诸暨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王宇杰副主任介绍,急性心肌梗死,也称为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脏病。其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出汗和心悸。

心肌梗死的救治有两个关键的120原则:首先是紧急求救的120,即病情发作时应立即拨打120;其次是心梗的黄金120分钟。心梗发生后的120分钟是抢救患者、改善预后的最佳时间窗口。在这段时间内打通阻塞或濒临闭塞的血管至关重要,因为时间越拖延,挽救心肌的可能性就越小,坏死的心肌面积会越大。超过12小时,开通血管的机会将大大减少。

王医生表示,治疗通常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使用溶栓药物以恢复血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结合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技术,利用桡动脉穿刺将微细的导丝和导管导入心脏。借助造影剂和X光成像系统,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并处理病变血管。此过程无需全身麻醉,造成的创伤极小,几乎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此外,溶栓疗法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心肌梗塞并不总是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心脏按压。只有当心脏骤停发生时,即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呼吸停止,以及颈动脉和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时,才必须立即执行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进行心肺复苏时,确保按压位置准确无误至关重要,应位于胸部中央稍下方的胸骨处;按压深度必须足够,至少达到5厘米;按压频率要保持在每分钟100至120次,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每次按压后要确保胸部完全回弹;并且要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维持30:2的按压与通气循环,直到AED到达或专业医护人员到来。

中医将心肌梗塞归类为胸痹范畴,认为是心脏血脉突然受阻导致胸痛,即所谓的“不通则痛”。那么,为何会不通呢?首先,气虚是关键因素,表现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无力,以及血压偏低。中医强调“气行则血行”,只有气的推动,血液才能顺畅流动。当气滞血瘀严重时,就可能造成堵塞,引发心肌梗塞。此外,寒邪侵袭心脏也可能导致问题,表现为手脚冰凉,寒邪过多的人容易出现血脉挛缩、凝结和瘀血,从而引起血脉梗塞。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缓解这一状况。再者,舌苔厚重且体型肥胖的人,容易出现胸闷和气短,这表明痰湿较重,同样会阻塞气血经络。因此,中医认为心肌梗塞有不同类型,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论治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除了针对性的中草药汤剂或中成药外,对于湿浊阻塞经络的情况,建议多食用薏米、莲子、百合、山楂等以利湿泄浊;对于寒凝严重的情况,可多食用桂圆、参茸、枸杞、黄鳝等以温通活血;对于气虚者,则建议多食用红枣、桑葚、阿胶、参类等食物以补气活血,促进血液运行,预防或治疗心肌梗塞。除此之外,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吸烟、酗酒、熬夜和过量摄入油腻食物,严格控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管理好血脂水平,多吃蔬菜和全谷物。同时,通过每周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或八段锦等,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

对于那些具有高风险因素,如高龄、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或有冠心病史的患者,若出现胸部疼痛或放射至牙齿、手臂、上腹部的疼痛,并持续超过20分钟且未见缓解,建议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切勿自行忍耐,特别是对于独居且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若在夜间出现症状,不应等待至天亮,以免错失宝贵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