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日报健康坐堂 /

老年人骨质疏松之科学补“给”

作者:许玲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6日 浏览次数:262 来源:临床药学室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也相应上升。在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呈现“一高三低”的状态:即患病率高,而公众的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较低。

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摔倒是导致脆性骨折的主要原因,其风险因素包括骨质状况、患肢功能障碍、高龄引起的下肢神经肌肉功能减退、步态异常、反应和平衡能力下降,以及基础疾病等。因此,对老年骨质疏松人群进行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

诸暨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赵文苗指出,老年人要正确补充营养以对抗骨质疏松。乳制品、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对提高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具有积极作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天应摄入1000-1200毫克钙,最高耐受剂量为2000毫克。由于中国人日常饮食中钙含量普遍较低,平均每天仅摄入约400毫克,因此建议可以通过饮用牛奶或补充钙剂来增加钙摄入。选择钙剂时,应考虑其钙含量、安全性和吸收效果。推荐使用药准字号的钙剂,特别是那些外包装带有绿色“OTC”标识的乙类非处方药。钙剂配方应包含多种骨骼必需的微量元素,并添加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口服补钙以清晨和临睡前各一次为佳,或每日一次在每晚临睡前服用。补钙周期应采用间断服用的方式,例如连续服用钙剂2个月后停用1个月,然后重复此周期。

此外,增加维生素K和镁的摄入也有助于提升骨量。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包括奶制品、鱼虾、萝卜和绿叶蔬菜等;而富含镁的食物则包括鱼类、瘦肉、坚果和香蕉等。同时,应减少酒精和碳酸饮料的摄入,因为酒精会干扰钙的吸收,碳酸饮料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补充钙剂的同时,要避免过量补钙,以预防肾结石、膀胱结石等问题。同时,应避免长时间静坐,适当运动有助于提升骨密度。除了通过食物和药物补充外,多晒太阳也有助于促进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这些是原发性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正确补给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从而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