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不得不喝的养生汤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今年9月22日是秋分,在这一天,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
诸暨市中医医院养生保健专科张伟斌主任中医师提醒市民,秋分过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所以人们的起居、饮食也要相应调整,要顺应节气调养五脏,保持身体健康。
张伟斌医生介绍,秋分后,气温下降,虽凉却不是很寒冷,是“秋冻”的较佳时期。适当“冻一冻”,有助于增加人体自身皮肤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从而提高抗病能力。但对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如果早晚温差较大,还是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寒感冒。同时,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主,要均衡营养,可以多吃一些银耳、百合、梨、蜂蜜等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物;少辛增酸,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伤及脾胃,加重秋燥。
秋分时节,天气适宜,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运动方式,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和循环能力。建议散步的速度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一般以每分钟 60-90 步为宜,每天散步 30 分钟以上。而在慢跑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速度不宜过快,以自己能够轻松呼吸为宜。每次慢跑时间可以控制在 30-60 分钟左右。张医生特别提醒,运动务必要适量,尤其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而对于一些情绪波动比较大的人,除了适当的运动,还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和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等方式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同时,还要调整好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相关链接
张伟斌医生还推荐三款秋季养生药膳:
四神汤:
材料:茯苓、山药、莲子、芡实各适量。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煮水、煲汤或熬米粥皆可。
功效:有健脾益胃、祛湿安神的作用,适合秋季脾胃功能较弱、体内湿气较重的人群。
百合莲子茯苓汤:
材料:百合、莲子、茯苓、山药各适量,红豆适量(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比例)。
做法:将红豆、莲子、茯苓、山药等食材洗净,加水大火煮开,然后小火慢炖成汤。
功效:有健脾和胃、燥湿的功效,适合秋季痰湿较重的人群食用。
贝母秋梨:
材料:雪花梨 1 个(约 250 克),川贝母 6 克,百合(干)10 克,冰糖 15 克。
做法:将雪花梨洗净,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核;将川贝母及干百合洗净研碎成末,放入梨中,把梨上部拼对好,用牙签插紧,把梨放入碗中,加入冰糖、少许水,将碗放入蒸锅内蒸 40 分钟,直至梨肉软烂;揭开盖,将药与梨肉混匀,吃梨喝汤。
功效:适合久咳燥咳、少痰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燥咳、咽干、少痰者,可以经常食用,但脾胃虚寒、咳痰白稀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