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如何应对微生物耐药的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又称抗感染药物,是一类能够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主要
分为四大类: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和抗寄生虫药,是防治人类、动物及植物疾病的重要工具。
二、抗微生物耐药的概念及现状
抗微生物耐药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对原本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产生抵抗能力,
导致药物失效。通俗地说,就是病菌变得更“强大”,让我们常用的“武器”对它们无效,从而增加治疗难度。耐药菌的传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耐药问题日益加剧,给医疗卫生造成极大负担。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每年抗生素耐药性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约70万人死亡,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有人估测到2050年,细菌耐药性每年会造成全球1000万人死亡,等同于每三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亡,比目前癌症的死亡人数更多。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减少抗生素滥用的关键是缺乏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
三、日常使用中的常见误区
消炎药和抗生素不同。消炎药通过缓解身体的炎症反应来缓解症状,而抗生素通过
杀灭病原体来控制炎症。因此,治疗时应首先确定炎症的原因,避免滥用药物;新的、贵的药物不一定比旧的、便宜的更有效,药物应根据具体疾病和患者情况选择;抗微生物药物的种类并非越多越好。联合用药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风险,选择时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治疗;药物一般应在48小时后评估疗效,避免频繁更换,减少耐药性问题;口服药物和肌注药物效果基本相同,只有在急性病情中才推荐输液治疗;不规范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会加剧耐药性,尤其是患者自行停药或滥用药物,导致病原未彻底清除,增加耐药风险;此外,抗微生物药物的滥用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威胁公共健康,尤其是在农业和畜牧业中,加速了耐药菌的传播,污染环境和食品,破坏生态平衡。
四、预防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我们能做的事情?
1) 应遵循医嘱正确用药,避免自行判断或擅自购买抗微生物药物。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用药,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完成治疗以彻底清除病原体;
2)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手部清洁;咳嗽或喷嚏时遮挡口鼻,防止病菌传播;定期清洁环境,减少病菌滋生;
3) 提高认识,积极宣传。主动学习抗微生物耐药相关知识,向家人、朋友和同事宣传合理用药及预防耐药的重要性,增强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4) 医护人员应尽量精准诊断病原体,避免盲目使用广谱药物;严格执行感染防控规章,加强器械与环境消毒,防止耐药菌传播,并积极宣传合理用药,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