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新闻中心

“三伏贴”受热捧、“铺灸”爆火、“养生茶”逆袭…… 三伏养生,“冬病夏治”正当时

作者:宣传统战科 发布时间:2024年7月30日 浏览次数:232 来源:

一入三伏,上蒸下煮。今年的三伏时间为7月15日至8月23日,是长达40天的“超长待机”版。这段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正是“冬病夏治”的养生好时机。

“冬病夏治”是指对冬季好发及受寒易发的疾病,在三伏天或夏至到秋分的疾病缓解阶段,运用中医治疗手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扶正固本、减少发病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学关于“春夏养阳”“缓则治本”的养生和治疗原则而采用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随着中医养生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市民开始用“冬病夏治”理念来调养身体、治未病。当下正值三伏天,诸暨市中医医院内又掀起了一“冬病夏治”的热潮。据悉,市中医医院开展“冬病夏治”已有20多年的历史,除了三伏贴,医院还有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如拔罐、艾灸、铺灸、生长贴、养生茶膏方等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

趁热打“贴”

三伏贴的比三伏天还热

这些天,市中医医院门诊二楼中医综合治疗区每天都会迎来不少前来贴三伏贴的患者。已贴敷好几年的“铁粉”们最有经验,提前几天就已预约开好单,缴完费,一到现场登记好就直奔对应的敷贴地点。

在医生的专业操作下,9岁的小泽很快完成了贴敷。“我儿子以前经常感冒跑医院,老发鼻炎,今年已经是第三年贴了,明显感觉身体好很多,鼻炎也少发”家住暨阳街道的张女士带着儿子一大早就赶来了。

“三伏贴是中医传统疗法中一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法,源于其独特的‘冬病夏治’理念”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朱伟东介绍,中医医院开展“冬病夏治”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三伏贴精选地道的中药材,将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去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中药研成细末,调成膏丸状,制作了儿童贴、健脾贴、强身贴、哮喘贴、鼻病贴、痹病贴、痛舒贴、更年安贴等十余款特色贴。

为更好地保护病人隐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中医医院在“中医综合治疗区”专门单独设置了男性、女性和儿童三个贴敷区域,由中医内科、儿科、针灸科、推拿科、耳鼻喉科、骨科、妇科等多名中医专家根据患者病情取不同的穴位辨证开单,再由专业的中医护理团队分别进行贴敷,让每位贴敷的市民都能享受到专业、快捷、优质的服务。

同时,为方便市民贴敷,中医医院还打造了“一站式服务”,从挂号、开单、缴费、登记、分组敷贴,在中医综合治疗区就能完成所有就诊流程。据统计,截至7月31日,该院今年三伏贴贴敷已经超过  人次。

 

“灸”是火爆

铺灸疗法备受青睐

连日来,在中医医院门诊三楼推拿科,总是能闻到艾草的香味和生姜的辣味儿。

原来是在铺灸。治疗室里,不少患者正在进行铺灸治疗,场面特别“震撼”。在特制的铺灸工具上,铺上满满当当的一大片生姜末,生姜末上又铺上了厚厚一层艾绒,艾绒燃烧起来后,放置在患者背上,青烟袅袅升起,将阳气“导入”人体内,画面颇为“壮观”。

患者刘女士是第三次来做铺灸,对此她赞不绝口。“做之前觉得身上哪都不舒服,做完之后觉得身上像是打开了内循环,人也轻松了,上班之后疲惫感也没有那么强了,睡眠质量也好了不少。”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偏寒体质,夏天也不太出汗,但做了两次铺灸,就觉得人会微微发汗,通体舒畅不少。

“铺灸针对风寒湿痹、月经不调、脾胃虚弱、气虚血虚等问题,治疗和调理并进。通过穴位经络的温润刺激,使气血通畅,阴阳平衡,身体强壮。”中医医院推拿王德民绍,许多人体寒、湿重,在三伏天阳气最旺之际,将铺灸的纯阳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就会觉得舒服,不闷热,不烦躁。

医生提醒,铺灸前后要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多饮温水,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不能游泳,灸完8小时后再洗澡;铺灸范围广,宜着舒适简便服装;灸后如有小泡,可自行吸收,发泡过大,则及时来院处理;孕妇、皮肤破损者和未成年人不能做铺灸。

据了解,中医医院设置了?张铺灸床位,共?名医务人员,自今年7月15日(头伏第一天)开始以来,共接诊铺灸?余人次。

除了三伏贴、铺灸外,中医医院针对不同疾病问题,还拥有平衡火罐、耳穴贴压、失眠推拿、中药熏洗等一系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

 

“茶”颜悦色

中药茶饮成年轻人“新宠”

 

盛夏的午后,点上一杯“冰美式”是当代年轻人的常规操作。但是今年,“冰美式”正在被“新中式”悄悄替代,年轻人争先恐后卷进了“养生”新赛道,中药茶饮已成为众多年轻人社交圈里的养生消费“新宠”。

“以前觉得中药难以入口,没想到中药茶饮的口感这么令人上头。”日前,家住福田花园的王小姐在市中医医院购买了乌梅汤后,迫不及待煮了一壶分享给办公室的同事们。大家喝完都说相比奶茶店的乌梅类饮品,医院的乌梅汤味道不甜腻,还有淡淡的花香味,想到这是有益身体的健康茶饮,喝起来没有心理负担。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少中医院、药房都将养生融入日常,推出了不少中医药爆款产品。市中医医院也在千呼万唤中连推爆款。“年初我们推出了驱寒、助眠的‘中药泡脚方’,反响很好,之后又陆续出了好几款时令中医养生‘茶疗方’,还有疏肝美颜茶和纤体瘦身茶,从不同角度满足广大市民的养生需求。”市中医医院中药房副主任宣清清说。

为了方便市民,市中医医院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了互联网+“便捷购药”板块,在手机上就可下单购买,快递配送到家。截至2024年7月在互联网上已先后推出9款中医养生茶饮、2款足浴方,累计服务人次达3725人,互联网上购买中医养生方达24599贴。

中药茶饮的出圈,背后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中药的接受度、信任度越来越高。但是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赵天喜提醒广大市民:“中药茶饮和中药泡脚方有养生功效,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身体有恙还是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