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

假期“心”生活——暑假心理调适指南

作者:黄芳整理 发布时间:2024年7月16日 浏览次数:6305 来源:网络

学生篇

暑假是放松休闲的好时光,也是成长充电的黄金期,希望同学们充分享受假期的同时,积极强健体魄,利用假期充电学习,积极与家人沟通,让自己过一个健康、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

一、自我管理,劳逸结合

假期里,同学们要合理作息,起居有度,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完成作业,复习巩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坚持阅读与练字;坚持体育锻炼,多到户外活动,拥抱大自然,劳逸结合,适度放松,保障身心健康。

二、合理表达,积极调适

我们需要觉察并且及时调适自己的情绪。当出现消极情绪时,接纳它的存在,允许自己宣泄,并向自己信赖的人倾诉,寻求理解、帮助与支持;也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看电影、积极自我暗示等方法进行调适。如果长时间无法自行调节,请寻求家长、班主任或心理老师的帮助。

三、换位思考,主动沟通

假期里,同学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多,可能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甚至矛盾冲突,请学会换位思考,理性对待,冷静后再沟通解决。少玩手机,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多与父母聊天,主动了解父母的工作与生活,也让父母了解你的想法与需求,增进彼此了解,改善亲子关系。

家长篇

为让孩子度过一个平安、健康、愉快的暑假,请家长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细心、耐心、慧心地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想法,用爱为孩子赋能。

一、倾听关注,陪伴高效有爱

希望家长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每天积极地倾听孩子一刻钟。家长可以随机选择合适的时机,也可以专门腾出一个时间,如饭后邀请孩子一起去散步,边散步边聊天,倾听孩子的心声与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向孩子真诚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感受爱与温暖。注意少说教,不评判,不指责;多理解,多鼓励,多支持。

二、观察情绪,营造温暖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孩子相处时,家长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先关注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与之共情。同时,家长要注意积极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夫妻间少些争吵与埋怨,多些和颜悦色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睦、家庭和谐,为孩子的成长注入动力。

如果和孩子发生分歧、矛盾或冲突,学会“缓一缓”,待双方冷静后再平等地沟通、温和地处理。如果发现孩子用手机时间过长,不责骂,更不可粗暴地“抢手机”“摔手机”等,可以建议或带孩子去做孩子喜欢的事。

三、正确看待,关注心理健康

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不要只盯着分数,要看到孩子学习的过程,看见孩子成绩背后的努力。当家长看见孩子的努力时,孩子往往会更愿意继续努力。成绩是一时的,成长却是一生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最后,愿每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坚强后盾,每位同学都能在暑假中收获快乐、知识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