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中医养生

夏至养生应顺时,顾护脾胃忌贪凉

作者:黄芳整理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1日 浏览次数:4366 来源:健康浙江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6月21日—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90°,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生长最为旺盛。

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之日阳气渐衰而阴气始生,在此之前切割下属于阳性鹿茸,曰“鹿角解”;夏至后五日“蝉始鸣”,雄蝉因感受阴气之生鼓翼而鸣;再五日“半夏生”,喜阴的半夏生长,也意味着夏天过半。

《黄帝内经》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至养生要点

一、要调摄情志

心气通于夏,夏为火所主,夏至到来,天气炎热,性情容易急躁易怒,《黄帝内经》认为:夏季要使志无怒,心情舒畅,气机条畅通达。“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情舒畅,不为外物所惑,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外界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损伤。“纵欲之乐,忧患随焉。”保持简单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如白居易所言: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二、要顾护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脾喜燥勿湿,而胃喜湿勿燥” 。江南一带,湿邪尤甚,夏至之后,天气渐炎热,而湿与热结,容易损伤人体脾胃,导致头重困倦,胸脘痞闷,纳差,乏力,不欲进食等情况。因此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太阳暴晒,导致中暑。不能过于贪凉,控制在空调间的时间;不能过食冷饮及冰冻品。寒凉太过,损伤中焦脾胃,脾胃内伤,百病乃生。

三、要适度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气血通畅,脏腑调和。天气炎热,运动过度,容易耗气伤阴,对身体可能有害,因此锻炼的时间以早晚天气凉爽的时候进行,锻炼的项目可以散步、慢跑、八段锦、打太极拳等,老年人及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不建议剧烈的运动。各种锻炼当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运动之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切不可饮用冰水,以免损伤人体之阳气。

推荐食谱

荷叶茯苓粥

原料:荷叶1张(新鲜荷叶为佳)、茯苓50克、梗米或小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冰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

扁豆香薷粥

原料:扁豆30g、香薷15g、粳米60g 。

做法:将扁豆、香薷、粳米洗净,加水煮成粥。

功效:祛湿化浊,调和脾胃的功效。

功法养生

八段锦是医学中用于强身健体的绚丽瑰宝,可起到强筋壮骨,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其步骤: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臂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上一页:夏季养生 下一页:立夏养生 当先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