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

为何春季容易发生心理疾病

作者:黄芳整理 发布时间:2024年3月14日 浏览次数:3212 来源:网络

春暖花开,莺飞草长。春季本是人们心目中美好的季节,然而春季也是一年当中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最为变化无常的季节。民间有句俗语叫“菜花黄,痴子忙”,意思是说每到春天,油菜花开的季节,一些被称为“痴子”的精神疾病患者病情会达到高峰,出现忙乱、亢奋甚至躁狂表现。一些躁狂症患者也会出现言语举止轻浮,寻衅滋事等症状,也称“桃花癫”。

还有一部分人群则表现为身体有说不出具体状态的不舒服,食欲下降、失眠、早睡、情绪不稳定、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日常活动做得很勉强、压抑郁闷、莫名其妙的烦躁不安、有内疚感、自我评价过低、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疲乏,即使休息后也难以复原,有疲劳感,甚至有消极、自杀的念头等。以上这些情况,都有可能是心理疾病发病的前兆表现,尤其是有心理疾病史的人,春季易复发旧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什么春季心理疾病会高发呢?

首先,春节气温多变,很容易干扰人们固有的生理功能,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及生理生化状态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易诱发心理疾病的发生。脑细胞的分泌旺盛,产生的分泌物不均衡,随着春季日照时间延长,光照强度加大,脑松果体、褪黑激素分泌受到抑制,情绪和性腺功能相对可活跃,都会增高精神疾病复发几率,进而导致躁狂发作的几率增高。

其次,一年四季之中气温、气压、气流和气湿等气象要素变化最为无常的就是春季。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对气温、气压、气湿、气流等气象的变化高度敏感,这些变化会引起人体大脑分泌的激素紊乱,一旦未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疾病。

第三,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肝主情志。也就是说,跟情绪有关的生理功能是由肝在主管。春天一到,肝气萌发,人们就容易因为肝的问题而出现一些相应的情绪上的疾病。

那我们如何过好这个春天呢?

春季心理疾患发病的前兆,主要表现的是睡眠障碍和情绪的障碍,如失眠,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明显的持续疲乏感。所以当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引起注意。

如果是普通人群,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出现问题要以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去面对。其次通过自我宣泄手段来缓解压力,例如可以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听歌、和朋友聊聊天、适当的做一些体育锻炼或者给自己放个小假等。最后,当这些自我调解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了。

如果是心理疾病患者,一定要坚持按时、正确的服药,防止病情加重。有心理疾病史的人,在春季要格外注意保健和治疗的方法:要应避免过度疲劳,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当自己情绪不好、失眠、烦躁、焦虑、抑郁或出现反常的举动时要特别注意,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及时进行治疗;多做户外活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多参加社会活动和朋友聚会等,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