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火朝天“三伏贴”
7月17日是入伏第一天,烈日炎炎,集聚在我院浣东新院二楼国医馆的人气也异常火爆,市民们就早早等在侯诊大厅,赶在头伏第一天来院贴“三伏贴”。据不完全统计,头伏当天就贴敷了300余人。
老病号:医生开方,专人贴敷快多了
“今年改进了,以前医生一个人又要登记又要贴忙不过来,现在好了,只要让医生辨证开方,由分诊处登记好后,坐在侯诊区等叫号就可以贴了,再也不用在人群里挤来挤去了,快多了。”一位老病号不紧不慢地向周围人介绍。
这正是今年“三伏贴”与往年不同的地方。随着“三伏贴”越来越深入人心,医院从方便病人、保护病人隐私的角度出发,今年特开设了“中医综合治疗区”,由儿科、中医内科、针灸科、耳鼻喉科等多名中医专家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辨证开方定穴,再由专业的中医护理团队分别进行单独贴敷,避免了男女同室操作这一不必要的尴尬。而且在头伏当天,医院特调派了充足的人手进行导医、分诊,尽量让每位贴敷的市民都能享受到专业、快捷、优质的服务。
据夏舒芳副院长介绍,后续医院还将在中医综合治疗区开展一系列中医护理门诊服务项目,比如耳穴压豆、中药熏洗、中药穴位贴敷、中药涂擦、穴位按摩等,主要适用于失眠、便秘、骨科各种风寒痹痛、宫寒备孕,盆腔炎及各常见病症的辅助治疗。
家长说:今年是第三年贴了,感觉感冒咳嗽少很多
“我家孩子7岁了,有哮喘,很容易感冒,今年已经是第三年贴了,贴了两年,明显感觉孩子感冒咳嗽少了很多,所以今天一大早我就来排队了!中医真的很神奇!”一位孩子家长在排队时侃侃而谈。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方式之一,在三伏天里运用特制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将药物直达病所,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我院养生保健专科张伟斌主任介绍,凡是在冬季寒冷时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支、哮喘、慢性胃肠炎、肩周炎、颈椎病、虚寒性腰痛、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都适合冬病夏治;冬季四肢冰冷、畏寒及平日体质属阳气虚的患者等也适合。我们一般建议以三年为一个治疗周期,每年三伏天每伏贴一次,两次贴敷时间间隔7天至10天。
医生提醒:三伏贴注意事项一定要看
1. 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但是也不必拘泥,整个伏天都可收到满意疗效。
2.敷贴对象:3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
3.禁忌人群:孕妇、1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者不宜敷贴;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烧,咳喘等。
4.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
5.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如果上述感觉特别剧烈,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须及时取下药物。
6.成人贴敷药膏一般6-8小时,孩子建议一般为4-6小时。
2016年三伏贴贴敷时间:
头 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 伏:7月27日—8月5日
加强伏:8月6日—8月15日
末 伏:8月16日—8月25日
咨询电话:
暨阳院区:0575-87034112、87014327
浣东院区:0575-8907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