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养生知多少
秋分时节,湿热之气渐消,气候以“燥邪当令”,出现肃杀之气。人们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咽痛、大便干燥、皮肤干燥等身体变化。中医常说“夏季过后无病三分虚”,因此秋分过后也是最易生病的季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道:“秋分当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即人要与自然相应,注意身体阴阳的平衡,故秋分时节养生,应以“阴阳平衡”为原则。
起居养生
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分过后,自然界的阳气趋向于收敛、闭藏,正所谓“秋收冬藏”。早睡既能补偿苦夏的少眠,也有利于收藏精气。秋季易犯“秋乏”,保持充足睡眠能防止疲倦、乏力,早起则顺应阳气的生长,能够使得肺气得到很好的舒展,对于调理肺部是非常有益处的。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要一下穿得太多,捂得太严,才是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需要。这防止了厚衣覆盖而致身热汗出过多,损阴伤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体御寒能力。但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不能过于“秋冻”,要注意保暖。
饮食养生
秋分节气养生中要注重对肺脾肾三脏养护,当清补,不可峻补。党参、白术、茯苓能补脾祛湿止泻;加莲子可寓清于补,使补而不腻;人参、麦冬、五味子可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治心悸失眠;百合性偏凉,胃肠功能差者应少吃。肺喜润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阴。中医认为,酸甘化阴,又酸又甜的水果是秋季饮食不错的选择,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食疗方推荐
01莲子百合猪肉汤
材料:瘦猪肉片200克,莲子肉15克,百合15克。
做法:先将莲子、百合、瘦肉片分别洗净。然后将砂锅置火上,放入莲子、百合、肉片,加适量清水、生姜、料酒。再用文火炖至莲子、百合、肉片烂熟后,加入适量精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具有滋阴润燥,养心宁神的功效。
02雪梨银耳红枣莲子汤
材料:雪梨1个、银耳30g、红枣5枚、莲子20g。
做法:雪梨去皮切成块,银耳一朵、莲子若干和红枣10余粒泡发洗净。雪梨、银耳、红枣、莲子和冰糖适量放入锅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炖开后转小火1小时即可。
功效:此汤具有润肺镇咳、健脾滋阴的功效。
运动养生
秋高气爽,运动以“收”为主。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太阳升起来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就结束。可以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登山、骑自行车、慢跑、做广播体操等运动项目。
情志养生
树叶黄落、秋草渐枯,这种萧瑟的情景容易引起人的悲秋之情,要注意保持精神愉悦、情绪乐观,避免紧张、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人在笑的同时,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经常晒太阳,适度增加户外锻炼,能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此外,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避免自我封闭,也有利于改善情绪。也可以多与身边的人沟通,排解不良情绪。
穴位养生
此时节昼夜等分、寒暑均平,自然也是阴阳平衡之时,所以秋分养生重在阴阳平衡,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01尺泽穴
定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属手太阴肺经,肺经的经气汇聚于此,因此尺泽穴有宣肺止咳、平喘理气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感冒、鼻炎等症。
操作:用拇指弹拨尺泽穴,每天100-200次,或者用食指按揉尺泽穴,每天3-5分钟,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为主。
02太溪穴
定位:位于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太溪穴归属足少阴肾经,为输(土)、原穴,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常用于尿频、尿急、月经不调、痛经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肾炎、膀胱炎等。
操作:用拇指的罗纹面按摩太溪穴位,在按压的同时可以缓慢加大力量,每次坚持3—5分钟,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为主。
03太阳穴
定位:位于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操作:手指合拢,指尖轻轻按摩,局部微微感觉酸胀即可。
04百会穴
定位:位于两耳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
操作: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
05风池穴
定位:于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位置。
操作: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按摩穴位1分钟,可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反复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