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日报健康坐堂 /

得了“节后综合征”怎么办? 试试这些应对方法

作者:何金颖 发布时间:2023年1月30日 浏览次数:1639 来源:党政办

春节假期,许多人沉浸在晚睡刷剧、聚会访友、畅游网络等纯玩时光,骤然从该状态抽离,就可能出现“节后综合征”的现象。

节后综合征主要指人们结束自由自在的休假时光,重新回归工作岗位或学习生活时,由于不适应而出现的效率低下、注意力难以集中、情感压抑甚至失眠郁闷等一系列现象。

典型症状

春季恰是情绪问题的多发季节,春节后的节后综合征也较为多见。虽说它会带来明显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功能紊乱现象,但节后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亚健康状态。

睡眠紊乱,精神不振

睡眠紊乱是指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突然改变,打乱了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导致的睡眠障碍现象。在小长假期间,一旦纵情玩乐造成作息黑白颠倒,就会引起人体生物钟紊乱,带来夜间精神抖擞、白天精神不振等情况。

消化不良,肠胃不适

在春节期间,家里通常储备大量的美食,加上亲友间经常性聚会,很多人就会陷入美食陷阱。在短时间内胡吃海喝、暴饮暴食容易造成积食,引发神经性厌食现象。此外,身体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也易诱发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病症。

沉迷网络,眼睛不适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求知学习、休闲娱乐和了解世界的新渠道,但海量的信息容易诱使年轻人对其产生依赖性。因此,部分年轻人会在放假期间,不分昼夜地报复性沉迷于网络,这就容易引发头痛不适、眼睛发干、视物重影等症状。

加倍恋乡,抗拒上班

假期转瞬即逝,很多人还对假期流连忘返。在强烈的现实反差之下,有些人会出现强烈的恋乡情绪。同时,一连数日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了上班的日子不能马上调整生物钟,就会对上班产生抗拒甚至恐惧心理。

应对建议

中医认为,“节后综合征”是由经络不通,虚实不调引起,从中医角度看,有不少应对方法。

针对饮食

一日三餐按时吃之外,还宜素少荤,多喝汤粥。炒菜宜选用植物油,或选择清蒸、白灼等做法,少吃油炸油煎食品。可多吃菌菇类、瓜果蔬菜及具有消食理气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银耳、蘑菇、菠菜、芹菜、萝卜、苹果等。此外应多喝粥和汤水,比如小米粥、燕麦粥、银耳粥、面条汤等,可以加快胃肠道的新陈代谢,减轻大量肉类食物、饮料和酒对肝脏的危害。不仅如此,还可以适当吃一些山楂片帮助消化,或者适量饮用红茶或绿茶帮助肠胃清油解腻。

针对肩颈酸痛

提拿颈项部、肩部10-15次,按揉风池穴、肩井穴、合谷穴和后溪穴各3分钟。

提拿颈项部、肩部时,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捏住颈项部或肩部肌肉,先将其捏住并提起,然后松开,反复进行,以局部酸痛但能耐受为度。

此法有解痉止痛的作用,可使局部肌肉放松,缓解疼痛。按揉风池穴、肩井穴、合谷穴和后溪穴四个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气血,通经止痛的效果。

针对睡眠

让自己按时睡子午觉,晚上熬夜了,中午一定要补一觉,晚上争取11点前上床。中医认为,“子午觉”为养生妙道,在这两个时间段睡觉对身体很有好处。如果由过度疲惫引起的“睡眠紊乱”,每天临睡前可以喝五味子茶,早晚喝些百合粥。睡前用温水泡脚按摩足底,可起到调节脏腑虚实、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

针对情绪

上班后要调整情志、尽早收心,加强自我调节。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不急不躁。每天工作一段时间后,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阳光会成为你调整身体和情绪的一个重要帮手,合理接触阳光,对情绪是有好处的。

针对运动

合理的运动可以通过肌肉与神经的相互作用,舒缓精神紧张和兴奋,重新集中注意力。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帮助心态从休假中回归。

医生特别提醒:通过积极调整,很多人的症状会自动消失的,无须过度担心。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则需要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