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日报健康坐堂 /

春季养肝“黄金期” 试试按摩这几个穴位

作者:边文多 发布时间:2023年3月6日 浏览次数:1366 来源:党政办

进入万物复苏的春天,人的肝气开始旺盛。中医素来有“春宜养肝”之说,意思是说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市中医医院推拿科副主任王德民介绍,春季肝胆经脉旺盛活跃,若能在这个时节好好调养肝脏,便可以增强免疫力,让身体维持在最佳状态。春季养肝保健可以自行按摩“太冲”“太溪”“行间”等穴位。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是肝气停留的位置,具有平肝熄风、疏肝理气、清热利湿的作用。按摩时取坐位,用拇指沿第一、二跖骨间从前向后推按,当有骨性阻挡且有凹陷的地方就是太冲穴,用拇指点揉2-3分钟。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原穴”,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更好地“滋水涵木”,所以按揉太溪穴可起到补肾养肝的作用。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你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散出去。

除了按揉以上穴位养肝,春天天气时暖时寒,气温波动较大,容易引起身体着凉,诱发感冒,养生做好这6件事,可为身体增添“活力”。

衣着下厚上薄

春天天气变化较大,乍暖还寒,体表的皮肤毛孔开始打开,御寒能力减弱,所以不提倡马上脱去棉衣。老年人和身体虚弱者应当尤其谨慎,年轻人即使觉得热,穿衣也要下厚上薄。

起居早睡早起

春天人体气血需舒展畅达,提倡早睡早起,规律起居。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时之前上床。早晨到户外散散步,放松身心,摆脱倦怠思睡的心理。

饮食少酸多辛

春天阳气初生,饮食应适当增加辛甘温性的食物,如山药、春笋、韭菜等,都可以多吃些。但不宜吃大热、大辛的食物,如羊肉、红参、附子等,以免阳气生发太过导致上火,同时应当减少酸味收涩食物的摄入。

运动轻柔舒缓

春季应适量多做舒展运动,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要使身体尽量舒展,配合有节律的呼吸运动。伸展时,全身肌肉用力收缩,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下来,尽量呼气。

情志常达戒怒

中医讲春天属木,与肝相应,肝在生理上主疏泄,在志为怒,喜调达而恶抑郁。情绪上要戒躁戒怒,忌心气抑郁不舒展,宜保持心境平和、畅达乐观。

常常泡脚驱寒

晚上泡泡脚可以祛除积在体内的寒气,从而助养人体生发的阳气。泡脚时,以温水慢慢加热,千万不能一开始就用过热的水,这样会把寒气逼回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