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日报健康坐堂 /

别让青光眼悄悄“偷走”你的视力

作者:赵洲 发布时间:2023年3月27日 浏览次数:1346 来源:眼科

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但大家对它的认识不足,误以为这是老年人才会罹患的疾病。其实,青光眼极具隐匿性,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很有可能导致失明。那青光眼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哪些人群更容易得青光眼?

青光眼分为三大类

眼科医生介绍,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威胁视神经及视觉功能的眼病。它是由于眼球前部所充满的一种叫“房水”的液体不断生成,但排出受阻所致。这好比一个水箱的入水量超过了排水量,就会引起眼压升高,超出个体视神经的承受能力,从而压迫视神经,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甚至失明。

目前,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儿童青光眼三大类。原发性青光眼是最常见和最主要的青光眼,又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闭角型青光眼两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前房角突然或缓慢关闭而引起眼压急剧升高所造成,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急性发作时,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永久性视力下降,而如果救治及时,大多数患者可保存视力。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因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故不易被察觉,许多患者是在健康体检查眼底发现视盘形态异常后才被发现患有青光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被发现时已到了晚期,视野已严重受损。继发性青光眼是由于某些眼病或全身性疾病,以及外伤、某些药物长期局部滴用(如激素性青光眼)引起。儿童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是成年前发病的青光眼,10%的患儿有家族史;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还有继发性青光眼。

这些高危人群要警惕

青光眼重在预防,下列人群要特别注意: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年轻时为远视眼的老年人;患高度近视眼的年轻人(尤其是成年后近视度数不断增加者);有眼外伤史的人群,特别是伤后曾有高眼压的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史人群;性情急躁或忧虑的人群;查体时发现眼压升高或者杯/盘增大、不对称的病人;有偏头痛的患者。上述人群,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应到眼科进行检查,即使检查正常也应该定期复查。如果发现明显的解剖结构异常(如短眼轴、厚晶体、浅前房)或眼压异常则建议进一步检查。

根据起病的速度,青光眼大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青光眼,常有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看灯时周围有彩虹样光圈,多在情绪激动、劳累或在暗处停留过久时发生,如有上述症状应怀疑患有青光眼,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另一类为慢性青光眼,在发病早期常无任何症状,当发现视力下降时已为青光眼中晚期,可怕的是这种损害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年龄超过40岁的人每年常规做一次眼部查体是非常有必要的。

定期检查非常必要

青光眼是慢性、进行性眼病,需要终身治疗,才能给视神经损伤“踩上刹车”。降眼压目前被证实为治疗青光眼确切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有药物、激光、手术, 同时也可以使用口服视神经保护药物与增加视神经血供的药物。

青光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什么?医生建议,在饮食方面,宜清淡,少吃油腻、较甜、刺激或油炸类食物;不要过度限制饮水或过量饮水,避免饮用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在衣着方面,建议平时不要穿衣领很紧的衣服,气温比较低的时候,戴帽子、围巾保暖头颈部。在空调房间避免冷气直对头颈部吹。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引起视神经血管痉挛、视神经缺血,加重视神经损害;过量饮酒会严重影响视神经的血液循环,加重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此外,还要适当锻炼,起居规律,保证睡眠充足;关注心理健康,避免情绪波动。

定期检查。青光眼患者必须严格遵守治疗方案和定期检查。眼压稳定时,一般可以1至2个月测一次,视野稳定时,一般可以半年或者一年测一次。具体复查时间和要求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