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春困或许不是“困” 当心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春季,不少人有困倦、无精打采的感觉。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气候变化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异常春困可能和身体疾病有关。你知道哪些疾病会引起异常春困吗?又该如何应对真正的春困呢?
这些疾病会引起“假”春困
睡眠呼吸综合征、脑梗、肝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功能衰弱等也都会让人感觉很累,白天犯困、精神疲乏,症状与春困很像,但这是“假春困”。
鼻炎
鼻炎会导致呼吸受阻,引发大脑供氧不足,从而容易犯困。如若不及时治疗,鼻炎还可能会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患者睡眠时氧气不足。建议鼻炎患者平时可热敷鼻部及额面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贫血
春困还有可能是由贫血引起的。贫血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疲乏、困倦,此外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等症状。有上述症状应警惕存在贫血的可能,建议前往医院做血常规检测,以明确诊断。
低血压
如果人体出现低血压的状态,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如果大脑经常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就会出现头晕、头疼、嗜睡。低血压患者因为脑灌注受到了影响,引起脑细胞出现缺氧的状态,就会引起嗜睡。建议低血压人群要第一时间到心内科门诊就诊,明确低血压的是生理性低血压还是病理性低血压。
心脏问题
尽管心脏病有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可以使血液循环不畅,引起新陈代谢的废物(主要是乳酸)聚集在组织内,从而刺激神经末梢,让人产生疲劳感。如果犯困经常伴有心慌、胸闷等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则应警惕身体给自己传递的讯号,可到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脑卒中
据报道,70%以上的卒中患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哈欠。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同时出现频繁连续哈欠,且伴有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言语不清、反应迟钝等症状,这可能是由神经系统和脑血管引发的问题。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因为这很可能是卒中先兆的一种危险信号。
甲减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并且对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如心血管、消化道、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精神等)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甲状腺激素缺乏(即“甲减”)会影响到身体的方方面面,代谢率下降如心跳慢、畏寒、少汗、食欲不振、肥胖等,以及兴奋性减低如寡言少语、反应迟钝、萎靡嗜睡、精神抑郁等是甲减的两大特征。
如何应对“真”春困?
中医认为,春困源于春季空气湿度增加,引起身体“湿重”,而西医则认为春困是脑缺氧的表现。医生建议,缓解春困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息规律,保证睡眠。睡前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和时间,尽量不要熬夜或日夜颠倒;早睡早起,克服消极懒惰的思想情绪;中午最好也能拥有30分钟左右的午睡时间。入睡困难人群可以尝试睡前进行脚底按摩或热水泡脚,也可以听听舒缓的轻音乐,入睡前把房间灯光调暗,给自己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多做运动,强身健体。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免疫力、让身体保持活力,加快新陈代谢速度,同时还可以增加视觉和嗅觉的刺激,达到提神醒脑的效果。
伸展懒腰。通过把手臂的肘部向上抬至超过胸部的自我锻炼,可使人体的胸腔对心、肺产生适当的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组织器官。同时,由于上肢、上体的活动,还能使更多含氧的血液供给大脑,有助解乏,让人顿感清醒舒适。
合理膳食,适当饮茶。摄取足够优质蛋白质的同时,还需注意饮食的清淡,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量摄入生冷、油腻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时令果蔬。另外,饮用绿茶或花茶,不仅能令人神清气爽,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困倦感。
开窗通风,杀菌防病。春天选在阳光最好的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1点)开窗通风,保持屋内空气新鲜流动,可显著减少室内微生物数量,是家庭最简单和有效的防病方法之一。此外,常开窗也能调节室内的温、湿度,让人感到更舒适和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