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日报健康坐堂 /

十大高血压认识误区

作者:黄芳 发布时间:2023年5月29日 浏览次数:1679 来源:公卫科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也是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但目前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然较低。本文整理了关于高血压的十个误区,并给出了科学解释,为大家还原高血压“真相”。

误区1:我没感觉,怎么会得高血压。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逐渐升高的,因此没有任何感觉,但即使没有感觉,高血压仍在损害你的血管、心脏、肾脏和其他器官,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误区2:血压高,但没有不适,就不是严重的问题。

高血压如果不予以治疗,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健康问题。

误区3:我年轻,不会得高血压。

任何年龄都可能得高血压。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高血压,所以年轻人也需要进行高血压筛查。

误区4:高血压是家族性疾病,我也逃不掉。

如果你的父母或近亲有高血压病史,那么你也有患病的可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延缓甚至预防高血压。

误区5:有高血压,但不想吃药,药物有副作用。

不予治疗的高血压比药物导致的副作用更危险。控制高血压有许多安全有效的药物。目前常用降压药物的副作用是轻微的、可逆的。如果一种药物导致副作用,医生可以调整处方,换另一种药物。

误区6:如果收缩压低于我的年龄加100就没事。

无论处于任何年龄阶段,理想血压都是低于120/80mmHg,而高血压是血压水平在140/90mmHg 及以上。

误区7:生活方式管理能治愈高血压。

生活方式管理很重要,能帮助预防或管理高血压。但是,如果严格生活方式管理1个月后仍有高血压,或是中高危风险的高血压人群,应立即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误区8:血压低于140/90mmHg可以停药了。

严格遵医嘱逐渐减量观察,但不能自行停药。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而不是已经“治好了”高血压,血压的重点在于控制,自行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再次升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误区9:不需要定期测量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非常重要,尤其是曾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记录血压测量结果,确保家庭自测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高血压患者应早、晚各测量2—3次,每次间隔1分钟;血压控制良好者每周至少测量1次。

误区10:做饭用盐较少,所以不会得高血压。

注意“隐性盐”。无论从哪里摄入盐分,都会导致血压升高。例如咸菜、罐头、火腿和腌制品等加工或预包装食品,含盐量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