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日报健康坐堂 /

睡不着睡不好怎么办? 医生给你这些实用建议

作者:杨程丹 发布时间:2023年6月5日 浏览次数:1893 来源:西药房

“我又失眠了!”“最近天天失眠,怎么办?”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周围失眠患者诉说的苦恼。那何为失眠?失眠了该怎么办?

医生介绍,失眠的定义为睡眠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患者对睡眠的时间和睡眠的质量不满足,导致社会功能减退,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主观体验。偶尔的失眠对健康影响较小,但长期慢性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主要表现为白天头昏、疲劳、嗜睡、精神不振。

失眠的主观标准(临床标准):主诉睡眠生理功能障碍;白天疲乏无力、头昏等症状系由睡眠障碍干拢所致;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日不适(短睡眠者)不视为失眠。

失眠的客观标准(一般根据多导睡眠图来判断):睡眠潜伏期延长(长于30分钟);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小时半);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心理因素通常是造成失眠的主要病因。焦虑、兴奋和恐惧均会导致入睡困难,或者浅睡眠期长,或者间断性睡眠。失眠者的共同心理特征是易疲倦、乏力、焦虑、抑郁等,这些人的情绪一直处于慢性唤醒状态。

生理因素,常由于躯体不适或者疾病造成失眠。躯体性疾病造成的咳嗽、疼痛、心悸、哮喘等,都可能影响到睡眠。

环境因素,睡眠环境的改变导致睡眠障碍,如出差、环境嘈杂、室内光线过强,或睡眠规律被破坏等,都可以影响入睡,或者是觉醒次数增加,或者早醒。如果在入睡前饮用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也可以影响睡眠质量。

药物因素,服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药物,或者服用镇静催眠药时突然停止使用,都会导致睡眠障碍。

明确病因是治疗失眠的关键,治疗上强调综合治疗,主要通过睡眠卫生教育、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达到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恢复白天正常工作生活的目的。

医生建议,首先,正确认识和接纳失眠现象。由于对失眠的不良后果过分关注,失眠者常在睡眠前感到紧张,尤以临近睡眠时明显加重,进一步导致失眠症状的恶化,而失眠的加重又反过来影响日间的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改变对失眠的认知偏差,理性面对失眠问题尤为重要。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规律进餐(睡前不空腹或过饱)、睡前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喝浓茶、咖啡等。调整对失眠的态度,不过分强调入睡、放松情绪;没有睡意不上床睡觉、白天不长时间睡觉等。此外,白天可适当运动,选择瑜伽、气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