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日报健康坐堂 /

总是头晕,感觉天旋地转怎么办? 正确认识并科学防治

作者:周燕 发布时间:2023年6月12日 浏览次数:1893 来源:神经内科

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很多人有过眩晕发作体验,其病因复杂,常涉及多个学科。今天和大家聊聊眩晕那些事,缓解眩晕性疾病给大家带来的烦恼。

警惕眩晕背后隐藏疾病

眩晕是一种运动错觉或幻觉,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或感到自身晃动、景物旋转。发作时,患者睁眼时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闭眼后感觉自身在旋转,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升高或降低,甚至伴有肠蠕动亢进和便意频繁等。眩晕主要是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感到自身或(和)外界物体在旋转或翻转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通俗来说就是感觉“天旋地转”,有的是感觉自己转,有的是感觉周围转。

眩晕可由眼、本体感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也可以由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中毒、内分泌疾病及心理疾病等引起。主要分为两大类,中枢性和周围性。中枢性眩晕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病变,占眩晕的25%左右,常见的有后循环卒中、脑出血、脑炎、脑干肿瘤、前庭性偏头痛、癫痫等。周围性眩晕是外周前庭感受器以及颅脑外前庭神经发生了病变引起的,约占眩晕的75%左右,常见的疾病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迷路炎等,其中耳石症是所有眩晕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占20%-30%。

牢记自我保护“三字诀”

对患者来说,发生眩晕时最重要的是保证自身安全,减少眩晕发作带来的其他伤害,总结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简称“停、救、稳”,具体如下:

“停”——发作时立即减慢或者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紧靠能帮助你维持平衡的物体,如墙、椅子等,等待救援或者症状缓解;保持冷静,不要过于惊慌。

“救”——想尽一切办法求救,大声呼喊家人、同事,及时拨打120,在旁人帮助下头固定不动,单纯缓慢地坐、站甚至走都是可以的。

“稳”——在能活动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重心,维持坐、躺或趴的体位,减少跌倒的发生,因为跌倒会带来严重的身体创伤,如果发生了严重的跌倒事件,建议不急于起身,以防止出现二次损伤。

积极做好自身健康管理

眩晕病人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医生表示,要正确认识并科学防治眩晕。眩晕疾病主要是对症和对因治疗,评估眩晕的病因,需要完善头颅影像学,前庭功能检查,听力学评估、血检化验等检查。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复位治疗、手术治疗、前庭康复治疗及行为认知疗法等。

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做好自身健康管理。学会调节情绪,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应保持乐观的情绪、舒畅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恼怒、紧张、恐惧、焦虑等。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劳累熬夜都容易诱发头晕,只有睡眠充足了,身体才会更加健康,进而减少头晕。但也不能睡太多,尽量做到按时睡觉、起床。

均衡饮食,不易多食肥腻辛辣之品(如肥肉、烟、酒、辣椒、胡椒等),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尽量避免可乐、浓茶、咖啡以及腌制品等可诱发疾病的食物,注意戒烟少喝酒。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不要一直低头玩手机,避免成为低头族。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尤其是着重呼吸训练、调息的运动(例如瑜伽),可帮助患者减缓焦虑、肌肉紧绷等症状。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做好慢性病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