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异物伤害的处理方法
每年暑假,发生耳鼻气道异物伤害的孩子会大大增多,甚至不少危及生命。其实这些意外和危险是可以尽量避免的,只是需要家长提高警惕,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常见于6岁及以下的儿童,大龄儿童及成人也会偶尔发生。
常见的外耳道异物主要分为3类:第1类为动物类,如蟑螂、蚊虫等;第2类为植物类,如豆子、谷子,还有小朋友玩的决明子;第3类为非生物类,如玩具、小零件、小石头等。
当知道孩子外耳道进了异物后,一定不要盲目乱掏,可能会导致耳道损伤出血,甚至鼓膜穿孔。正确的做法就是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尽快取出异物;若伴有耳道出血、发热、疼痛加剧等症状,更需尽快就医。
鼻腔异物
如何发现孩子的鼻子里可能进了异物?家长们除了用肉眼看之外,还可以通过孩子的这些表现来看——轻症早期症状不明显,小朋友主要表现为抠鼻子、捏鼻子、哭闹等。随着异物进入鼻腔的时间延长,可能会逐渐出现单侧鼻塞、鼻腔有粘稠脓涕、鼻涕中带血及鼻腔呼气有臭味。
儿童误塞异物进入鼻腔后,家长要带孩子及时到耳鼻咽喉外科急诊就诊。就诊途中,尽量避免小朋友剧烈哭闹,以降低鼻腔异物移位的风险(需尽量避免演变成风险性更高的气道异物);千万不要在家自行用棉签、镊子等工具给小朋友取异物,避免将异物推入鼻腔深处;在送医途中可耐心询问小朋友塞的是什么异物,塞的是哪侧鼻腔,以方便医生制定取出方案。
气道异物
与外耳道异物、鼻腔异物相比,气道异物更危险、更致命。儿童气道异物是造成儿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多见于1—3岁儿童,且男童多于女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咀嚼功能还不太强,咳嗽清除异物的能力也比较弱,又喜欢往嘴里塞东西异物,还有些小朋友喜欢边吃边笑、边吃边跑,这些都让他们更容易出现气道异物。
孩子发生气道异物堵塞,家长应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拨120,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海姆立克急救法,每个家长都应该学。
如何预防气道异物的发生?医生建议,对于5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尽量不要喂食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物,或者研磨后再给孩子吃。此外,果冻、软糖、坚果、带籽的水果(如樱桃、龙眼、葡萄等)、带骨的肉(如鸡脚、鸭脚)等此类食物,吃的时候必须有大人看护,不吃的时候应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孩子咽部有异物时,家长应设法诱导其吐出,而不应强行用手指挖取;发生呕吐时,应把孩子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呕吐物进入气管;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在孩子进食时,不要诱其跑跳、大笑、哭闹等;养成良好习惯,不允许孩子将塑料、玻璃等易咬碎的小玩具放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