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

开学前孩子的心理适应,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作者:黄芳整理 发布时间:2023年8月23日 浏览次数:3751 来源:网络

开学在即,很多孩子出现一些“身心症状”: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和被窝难舍难分,和电脑藕断丝连,和电视依依不舍,和手机形影不离——孩子们可能患上了“开学综合症”。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开学综合症”,家长需要及时关注、了解孩子,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营造环境,复盘收心

开学前,要按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家长不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按时准备一日三餐,引导孩子按时午睡,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和孩子一起把假期生活“倒电影”式地回放一遍。对照假期计划,看哪些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通过对假期生活的“复盘”,分享收获和遗憾,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和孩子一起合力规划和安排开学前期的这段时间,及时对作业进行查缺补漏,高质量完成作业。

积极交流,适时引导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奥运会运动员们的励志故事,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家长要多鼓励孩子,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开学了学校有很多可以玩耍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让孩子对学校有所憧憬。

此外,早晨起来跟孩子打打球、踢踢毽、跑跑步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情交流,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勤于沟通,才能“对症下药”。

共同讨论,合理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学习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家长也可以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物、励志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觉得“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创造仪式,激发期待

鼓励孩子提前联系同学和老师,互相分享见闻和“新鲜事”,相互关心,相互表达彼此的想念和对新学期的期待,不仅能增进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提前准备好学习必需品,条件允许的话,给孩子置办几样新东西,如新书包、新文具盒等,提醒孩子要开学了,增强孩子对新学期的新鲜感、期待感。家长可以结合新学期计划,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等,也可查阅和购买孩子喜欢的书籍资料,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收心固然重要,但对待孩子,请多一份理解和宽容、耐心和爱心。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愿孩子们能尽快调整好状态,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继续在校园里快乐学习,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