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中医养生

今日小寒:雪雨冰霜倍感凉,一番春意换年芳

作者:黄芳整理 发布时间:2023年1月5日 浏览次数:2912 来源:健康中国、健康浙江

                   mmexport1672904532901.jpg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俗话说,“冷在三九”。到了小寒,北方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南方大部分地区也是霜雪交侵,冷透肌骨。历来寒冷的三九天正值小寒节气前后,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小寒养生提示

1.小寒节气,天气越发寒冷,要避寒就温,避免耗伤人体阳气。此外,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2.饮食上要注意补肾养肝,适当增加甘味、酸味、辛味的食物,比如生姜粥,以及山药、枸杞、五味子药食同源之品。

3.冬主收藏,应该注意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做好准备。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可以做中医传统导引功法,认真做到位,抻筋拔骨,有助于调理肝肾。运动量一定要因人而异。

小寒宜做的“小动作”

小寒宜做以下“小动作”,以调养脾胃。该手法出自梁代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第五》:

动作一:昼夜干浴。“摩手令热,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干浴,避风邪。”即在晨起和睡前以双手互相摩擦令掌心发热,从上至下按摩身体,有防病的功效。建议以轻柔力道拍打、揉捏。若皮肤干涩,可使用橄榄油或其他按摩油辅助。

动作二:晨起漱津。“以舌漱漏满口中津液,咽之,三过止”。即口微微合上,以舌抵上颚,或舌在口腔内轻轻转动,等到唾液满口时分三次咽下。

规范泡脚,胜服补药

坚持每天泡脚,能够疏通经络,保暖祛寒,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有预防风寒感冒作用,对于一些风湿引起的腰腿酸痛以及关节炎、手脚冰凉的情况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要注意,泡脚不同于热水洗脚,泡脚水温最好保持在40℃左右,水淹没到踝关节处;每次浸泡时间15分钟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泡脚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按摩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泡脚效果。

另外,泡脚宜在睡觉前1个小时进行,不建议空腹或饱腹时泡脚。

小寒宜食羊肉

《本草经集注》曰:羊肉入脾、胃、肾经,其性味甘热,可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

小寒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对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等虚症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羊肉性温,凡有感冒发烧、骨蒸潮热、红肿牙痛、口舌生疮等热性病症状者应禁食。另外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不宜多食。

姜桂桑寄茶

做法:取鲜姜2克,去皮切片;槲寄生5克、桂枝1克,打碎,装入纱布袋中;将药袋放入茶杯,冲入适量沸水,加盖浸泡10分钟后放入姜片,2~3分钟后即可饮用。

点评:每天早、晚饭后温饮,可补肝肾、强筋骨、通络祛风湿、解表发汗、温中和胃,可用于缓解四肢关节痛、胃脘冷痛或外感风寒、身冷无汗等症。

核桃葱姜茶

做法:取葱白25克,生姜25克,核桃仁10克,红茶15克,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饮。

点评:具有补肾温肺、发汗解表、开胃消食、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缓解外感风寒、鼻塞、胃胀满不适、食欲不振等症。

当归鱼肉火锅

材料:鱼肉400g,冻豆腐、白菜各适量,冬菇5个,当归30g,鸡汤1000g,精盐、味精各少许。

做法:鱼肉洗净切薄片;冻豆腐洗净切小块;白菜洗净切片;当归切薄片;冬菇泡软,洗净切丝。将鸡汤倒入火锅内,放入当归片用大火煮开后,再用小火煮约20分钟,加入精盐、味精调味,然后再放入鱼片、冻豆腐块、白菜片、冬菇丝煮熟即可食用。

点评:可以活血御寒、温暖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