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院新闻 /

王冬:三度出征,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作者:何金颖、王冬 发布时间:2022年3月28日 浏览次数:2289 来源:宣传统战部

3月25日上午,我院检验科王冬在支援嘉兴核酸检测工作10天后,顺利返诸。

3月初,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波及我国28个省份。战疫又到了特殊时期。3月14日,嘉兴市港区和平湖市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疫情就是命令。我市卫健局立刻响应,火速抽调3名检验人员奔赴嘉兴支援。我院检验科王冬就是其中一位。

14日晚8时,正在医院值班的王冬接到紧急电话,通知他次日早上在诸暨市卫健局集结,出发驰援嘉兴。作为绍兴核酸检测应急预备队成员,他没有丝毫犹豫,立马给妻子打电话,让她连夜准备好行李。考虑到晚上交班麻烦,他坚持完成了医院前半夜的核酸检测工作,直到凌晨才回到家。15日早上8时,没来得及与熟睡的儿子告别,他就匆匆赶往市卫健局,与其他2名队员一起踏上了援嘉的征程。

绍兴应急核酸检验队于15日上午10时到达嘉兴桐乡,简单休整后,于下午1时出发前往嘉兴市核酸检测基地,立马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到晚上10时才回到酒店休息。任务重,时间赶,继绍兴队后,嘉善队、浙江省队先后赶来支援,与当地三组人员组成集体共同奋战,每天完成5万到8万管的检测工作,截止21日,基地总共完成40万余管检测任务,累计检测400余万人次。

“在基地所有的人员都是两班倒,四支队伍早上6时进去到下午3时完成所有检测才能出来,然后留下一支队伍进行扫尾工作到后半夜,期间都是不吃不喝,也不上厕所,所以大家在进实验室前都不敢喝水,基本上都是连续奋战八小时以上。”王冬告诉我们。

此次王冬主要分配在一、三区,每天巨大的检测数量要求一区至少要配制4万余份扩增试剂,每一条八连管,每孔都要加入20微升的试剂,每孔都要求页面均匀,底部避免气泡的产生,同时分批及时送到三个核酸提取区传递窗,在试剂需求高峰期,王冬来回都是飞快地推着车,跑着送,只要求自己快点、快点再快点。

等大部分人完成工作以后,王冬再进入基因扩增区,协助进行核酸结果曲线的判读分析和报告的审核发布。质控线,基线,内标线,切换不同的通道,一百多台仪器,每台扩增仪上都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异常的结果。“作为最后一个把关的环节,容不得丝毫纰漏,必须要仔细、仔细再仔细”,王冬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

今年33岁的王冬已是一名抗疫“老将”。从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王冬一直忙碌在抗疫第一线。2020年4月被选派到市疾控中心,协助入境隔离人员以及重点区域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工作;5月回到本单位协助PCR实验室的组建工作,并火速投入运行;8月,由于新疆地区突发疫情,王冬报名加入了绍兴驰援新疆检测医疗队,在新疆完成了17天艰苦卓绝的“战斗”,与队员们共同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样本检测达44万人次,圆满地完成了相关任务。2020年获得了新疆抗疫攻坚战荣誉证书、新疆抗疫攻坚战荣誉勋章,浙江省检验医师协会“最美检验人”、绍兴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1年1月,王冬再次接到驰援任务,加入到浙江支援河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医疗队,冒着严寒驰援燕赵,出征24天,与浙江援冀核酸检测医疗队103名队员一起顺利完成了支援任务,医疗队累计检测新冠核酸样本308万余人份,为河北省抗疫贡献了浙江力量。他也被授予“河北省邢台市疫情防控突出贡献”等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诸暨市需开展全员核酸采样检测工作,作为检验科PCR实验室组长,被紧急抽调到诸暨市核酸检测基地,连夜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圆满完成了检测任务。

而在2022年3月,坚守嘉兴的这10天里,同样也是昼夜奋战,在战疫中践行初心,在逆行中勇担使命,守护着万家灯火。

“经过一系列的抗疫磨练,我在核酸检测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此次出征嘉兴,也不负重托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王冬感言,“我也习惯了,作为一名抗疫‘老兵’,哪里需要我就会去哪里,每一次任务对于我而言,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C:\Users\HP-2021\Desktop\微信图片_20220328144507.jpg

C:\Users\HP-2021\Desktop\微信图片_2022032814453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