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五廉”处方 打造清廉医院
“张主任,今天有个患者家属硬塞了一个红包给我,实在推脱不了,我现在过来上交给单位。”自2021年1月以来,这是诸暨市中医医院外二科主任周炜东第五次打电话给纪检监察室要求上交红包。据统计,2021年我院共登记拒收红包医务人员74人次,共计金额118942.9元,收到表扬信26封,锦旗12面。
近年来,我院将清廉医院建设融入医院发展的各个方面,开出益气升阳方(文化扬廉)、健脾固本方(制度固廉)、调正阴阳方(监督促廉)、标本兼治方(执纪明廉)、扶正驱邪方(杏林引廉)“五廉”处方,努力打造党风清正、院风清朗、作风清明、医风清新的清廉医院,蹄疾步稳走好清廉医院建设之路。
(一)文化育廉—加强教育,提升能力水平
建设清廉阵地,营造清廉氛围。与全院职工签订《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承诺书》、《九不准承诺践诺书》等,将科室政治学习、支部主题党日学习作为常态化廉洁教育活动。全年共组织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集中学习22次,召开党风廉政分析会4次,党委书记上廉政党课6次。先后举办寄送清廉家书、拍摄清廉短片、“杏林清风” 书画作品征集活动、清廉主题演讲比赛、清廉卫计征文等活动。积极推进反腐倡廉活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视频短片,邀请局领导、院党委书记、院纪委书记进行廉洁教育并将警示教育作为新员工入职集中教育第一课,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前往枫桥栎桥清廉基地、诸暨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参观学习。
(二)制度固廉—健全制度,优化医德医风
成立清廉医院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清廉医院建设工作推进会,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确保实效。认真抓好医德评价与考核,实行医德“一票否决”制,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并完善中层干部廉政档案。针对药械商代表来院的“老大难”问题,出台医药代表备案监管制度、供应商来访接待制度,同时落实廉洁购销制度、制定医药贿赂不良记录制度。全年共参与供应商来访接待监督25次,其中药剂科共开展接待工作15次,接待258人次,设备科共开展接待工作10次,接待163人次。
(三)监督促廉—加强监督,形成长效机制
制度如何落实?监督是关键一环。医院建立网格化监督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常态化督查和各类自查自纠,先后开展公务用车、违规拥有非上市(企业)股份公司股份专项清理、疗休养卡规范使用、外配处方违规行为、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自查自纠工作5次。深刻认识当前小微权力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财务管理、医疗设备采购、药品采购、耗材采购、工程招标、工程变更、物资采购、人才招聘等廉政风险较高的重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整理出185条小微权力清单,形成看得明白、做得明白、监督明白的医院权力运行流程图,使得医院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可操作、可公开、可监督。定期对中药饮片验收进行监督,对等级规格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亮出“否决牌”。成立三期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纪检监察领导小组,召开三期工程廉洁风险防控会议,签订廉洁合同。推进“阳光工程”建设,按照廉政、效能的要求,做到严格程序、落实措施、记清台帐、规范运作,更新完善综合管理专家库,建立评审专家以及委托代理公司随机抽取系统。全年共参与“阳光工程”监督44次,其中院内招标21次,单一来源采购2次,询价8次,项目验收5次,论证会2次,人事招聘监督6次。
(四)执纪明廉—常敲警钟,筑牢廉洁防线
每月根据质控结果,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实施教育、批评、谈话、告诫等措施,对存在不合理增长的药品实施限购、暂停采购等措施。扎实开展谈心谈话,严格落实党委书记对领导班子谈话、领导班子对分管科室谈话制度,定期召开重点岗位廉政谈话会,全年共开展各类谈心谈话150余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针对违纪案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通报,发挥了案件的震慑和教育作用。
(五)杏林引廉—弘扬正气,强化规矩意识
医院纪检监察室定期公示医务人员拒收红包、表扬信、锦旗情况,“清廉医院” 建设经验多次在报刊媒体上发表。自开展清廉医院建设以来,成效明显,医师执业行为得到规范,“大处方”、“大检查”等行业不正之风得到有效控制,采购工作透明化,从源头遏制红包回扣发生的概率;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医患关系逐步改善,群众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稳步提升。
“清廉医院”建设任重而道远。诸暨市中医医院将进一步站高起点,拉高标杆,以党建作为精神引领,深入挖掘和利用好中医药所蕴含的清廉资源,提升中医赋能品质,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擦亮医院清廉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