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院新闻 /

聚焦抗疫战场上的“隐形战士”-检验科

作者:何 珏、林科汝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6日 浏览次数:2370 来源:宣传统战部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离病毒最近,却常常是无名英雄。他们是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是我们看不见的英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检验医师。

在几十平米的操作间内,接收、加样、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结果分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任何一个细节都要做到细致严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再次严峻,核酸检测量大幅增加,原本就已经高速运转的检验科必须再次提速,他们要用快速准确的结果为疫情防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疫情期间,我院检验科承担了发热门诊病人、入院患者及陪护、整个医共体职工隔天核酸检测任务,同时面向“愿检尽检”社会人士开展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全市开展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后,检验科更是24小时灯火通明,不间断检测,最高一天检测高达5000人次。从12月8日以后,已经陆续派出王冬、俞佳慧、寿迪飞、冯钰琪、沈丽娜5名检验师前往市核酸检测基地,参与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

王冬是检验科PCR实验室小组长,自2020年以来,他先后参与援疆、援冀,一直坚守在抗疫第一线。12月10日晚,正在科室值夜班的王冬被通知需紧急抽调到市核酸检测基地,连夜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一做就是8小时。

王冬被紧急抽调后,在下班回枫桥途中的王旻月得知情况后挺身而出,立马返回科室,主动接过了王冬的夜班。那天,王旻月持续上班达26小时,但是她没有丝毫抱怨。

俞佳慧是双胞胎妈妈,12月8日傍晚5点,还在加班处理腹透液标本的她接到科室主任的紧急电话,需立刻去市核酸检测基地报到。她顾不上吃饭,立马往基地赶,空着肚子检测到凌晨三点半。

在激增的标本面前,如何快速高效提高每日检测量成为了最大的难题。检验科主任郭钢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梳理工作细节。科内除了核酸班还有日常工作,郭主任根据工作量采取岗位灵活弹性排班和日常岗位相互协调,使得科室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化。

从12月10日开始,郭主任连续几天跟着核酸检测夜班的同事一起干活至半夜,次日早上在科室里忙里忙外,统筹安排工作。科室里的人都劝休息一下,他笑着说“在办公室趴一会就行”。

工作中,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穿戴防护装备来保护个人的安全,防护服、面屏、二层乳胶手套、隔离衣、一次性鞋套、N95 口罩,一个也不能少。一次穿戴后常常是连续工作5个小时以上,大家早已适应了长时间不喝水、不上厕所的工作状态,等脱下防护装备的时候,脸上的印痕都是他们辛勤付出的见证。

他们是与病毒零距离接触的“前哨兵”,是抗疫战场上的“隐形战士”。他们用过硬的技术,用一份份精准的报告,为抗击疫情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