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院新闻 /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打造县域中医药新高地

作者:何金颖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日 浏览次数:2330 来源:宣传统战部

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着力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中医药促进健康服务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中医药在健康诸暨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努力打造县域中医药新高地。


中医治未病健康行动

加强市中医医院治未病建设。市中医医院独立设置治未病科,合理划分治未病健康服务区域,建设中医健康体检区、健康咨询指导区、健康干预调养区、健康宣教区等,配备兼专职人员7人,投资137万元引进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中医经络检测仪、四肢血液循环顺序压缩治疗仪设备、交变磁场治疗仪等设备,1-11月服务5890人次。

规范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加强中医药主管部门与公共卫生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做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与其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在孕产妇、亚健康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65.7%。

提升治未病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2021年6月组建市中医共享中心,开展居民中医健康指导等共享服务,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治未病健康服务。 


C:\Users\HP-2021\Desktop\微信图片_20211211103752.jpg


中医基层化提升行动

巩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馆全覆盖优势,争取中央中医药传承与发展补助资金40万元,推动三院、四院、六院草塔院区、市中医医院医共体浬浦分院中医综合馆的规范化建设,新建暨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

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市中医医院为主体,组织2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不少于11类3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提供6类中医药适宜技术,85.6%村卫生室可提供4类中医药适宜技术。 


C:\Users\HP-2021\Desktop\微信图片_20211211103626.jpg


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

推进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积极参与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活动,拓展中医药文化线上线下宣传。2021年1-11月累计开展“六进”活动50多场,进农村、社区、养老院、企事业单位,为群众免费提供中医药义诊咨询、科普讲座、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体验、中草药展示讲解和中医药文化知识宣教等活动,服务人次超2万余人。

2021年诸暨市卫健局与电视台合作,新推出了“健康公开课”大讲堂,特邀诸暨市中医医院周礼萍、侯春光等名老中医药专家做客电视台,现场录制中医药健康知识和中医养生保健等专题节目12期,在电视和新媒体上面向大众播放。

针对学生群体,以“献礼建党100周年暨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活动为契机,开展了“岐黄进校园  携手护健康”主题活动,进行了中医药科普讲座、感受和体验中医药文化等系列活动,让师生们近距离体会了中医药的特色魅力。

同时,在端午节,特邀小学生们进市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提供中医药知识宣教、教孩子们进行中药香囊制作等活动。


C:\Users\HP-2021\Desktop\微信图片_20211211103649.jpg


中医药康复养老服务行动

加强中医医院老年医学、中医康复学科建设。市中医医院规范设立老年医学科病区、中医康复病区,合计床位88张,1-11月住院服务1972人次,提升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疗能力,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诊疗服务能力分别位于全省中医医院的第2、9名,RW≥2病例占比1.1%。

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设立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诸暨颐和护理院、和庄颐养社区,打造中医药养老养生健康园区,1-11月服务群众23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