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跨越1928公里的来信!
诸暨的战友,你们好:
指缝很宽,时间很瘦,时光总是不经意地在指缝间悄悄溜走。不知不觉,我的沐川生活已过去大半。翻开记忆的相册,思绪里是忐忑与温馨的交错,是不安和情深意切的纵横。
我电脑上“百度”的搜索历史里,依旧保留着“沐川”的词条搜索记录。
“沐川县,四川省乐山市下辖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长江上游岷江、大渡河、金沙江之间的三角地带。东接宜宾、南连屏山县、北靠沙湾区、犍为县,西与峨边彝族自治县接壤,西南同马边彝族自治县毗邻。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沐川县常住人口192313人。境内空气清新、风光秀丽、物产富饶、民风纯朴,森林覆盖率达77.34%,被誉为‘天然氧吧’和‘绿色明珠’。”这是百度百科对沐川的介绍。自2021年7月8日起,我开始体会到这段文字字里行间的秀丽。
依然记得7月8日清晨的天空,浅蓝色的天幕,像洁净的丝绒,镶着黄色的金边。市卫健局和医院领导的祝福和送行,宽慰了我对这段跨越2000多公里未知征途的惴惴不安。
当晚20时跟随诸暨市东西协作工作队初入沐川,工作队及当地县委、县政府等相关单位领导的热情,融化了我路途中对半年未知生活的忐忑不安。隆重的晚宴后,沐川县人民医院的李书记,亲自将我们接到了医院内新装修的宿舍,床上叠放干净的崭新被褥,卫生间内摆放整齐的洗漱用品,一应俱全的各类日常用品。温馨往往是在细节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待我们安顿好后,工作队领导慰问和座谈,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港湾的依靠。
沐川县人民医院从1956年便开始承担起守护沐川人民健康的责任。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医院也在不停地发展和壮大。然而,交通不便和经济相对薄弱,使这座大山环绕的秀美小城缺乏了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医务人员严重不足,而本就不怎么受“待见”的急诊科尤为甚之。急救中心和急诊科总共只有8名医师,而其中5人年龄都已超过50周岁。知天命之年,仍然活跃在抢救一线。但由于常年门诊还是缺乏知识更新和急诊临床思维。沐川县人民医院在2016年11月已经成立重症医学科,直到2020年11月才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医生。“暮年”的急诊科和“新生”的重症医学科,这便是我在这半年的“营寨”。我也期许着以我微薄的力量,可以为他们注入新鲜的血液。
沐川的人民是淳朴的。最难以忘怀的是那句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后的“谢谢老师”。熟悉的四川话,熟悉到好像我出生在四川一样。
还记得,那是一个车祸致颈椎损伤的患者,脊髓神经受损,C5以下运动、感觉丧失。固定颈椎,保持呼吸道通畅,完善CT检查。CT的结果并不好,我告诉陪同的家属,很严重,有可能今后都不能再站起来,建议去上级医院试试。在救护车转运前,他对我说了句“谢谢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在沐川听到这句话,这可能也是我这一生听到的最动听的四川话。
“新生”的重症医学科在不停地茁壮成长,一起学习、分享重症超声、徒手鼻肠管的留置和各个最新的指南。有一个脑出血术后的患者给了我深刻印象。这个病人吞咽功能障碍、吸入性肺炎、咳嗽咳痰反射较弱、分泌物引流不畅,肺部感染一直得不到好转,需要在气管镜下清除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还需要保证能顺利脱机。但目前医院没有气管镜设备,情况汇报到了医院领导后,医院李书记和医务科陈主任一起驱车前往乐山市中医院借用了气管镜设备,最终完成了院内第一例床旁支气管镜治疗。术中见主支气管大量黄色脓痰伴痰痂形成。予以吸出后,患者呼吸明显改善,脱机后转到了普通病房。医院不负患者,患者才能信任医院。
沐川风光是壮丽的,从武圣乡,到杨村乡,再到茨竹乡,跟着“沐医人“一起下乡义诊,无疑是领略沐川风光的最好方式。不同于我们江南的“小桥流水”,拥有喀斯特-丹霞地貌特征的沐川风景,足以配得上“壮丽”二字。特别是从杨村乡归来的途中,我们忍不住多次驻足。如果说江南是等待归来的伊人,那沐川便是即将出征的战士。习惯了江南“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静谧,我惊艳于沐川的层次感和冲击力。
无论何时,沐川终将是我人生里的浓墨重彩。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将继续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为东西协作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融入银河,就安谧的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这样才算善待生命,不负年华。窗外的日光倾城而下,时间摆上的印记会在身后化为点点星光。
期待春天,期待与我的战友们团聚,祝大家安康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