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医联体试行双满月皆大欢喜
大老远跑来,就为了看大医院的专家门诊;市区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城里的医生忙不过来,优秀的医疗人才不愿“下嫁”……这场关于看病、治病以及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乱象在今年找到了突破口。7月30日,市中医医院与江藻镇中心卫生院成立了我市首家医联体——市中医医院江藻分院。双方建成半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在双向转诊、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长达3年的合作。
试行到双满月,医患多方对这个“孩子”都挺满意的。
患者:在家门口看好病
双向转诊和资源共享对江藻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两个利好。
江藻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当地群众以干农活为主,腰腿疼痛的毛病比较多,对中医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高血压、糖尿病病人也较多。市中医医院医务科科长、外联部主任、同时兼任市中医院江藻分院副院长许永良说:“中医针灸、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以及心血管病专科、内分泌专科是我们两家医院合作的重点。市中医医院计划每周派2名以上的专家到江藻分院坐诊,并对一些疑难病症进行会诊和查房。江藻分院会将急危重症患者转到市中医医院就诊,市中医医院也会将恢复期的患者下转回江藻分院康复治疗。”
现在,市中医医院已经开通了转诊绿色通道,转诊、转院、检查等手续由院方完成对接,不用患者走流程劳心劳力。
该镇江藻村东沙自然村的钱楚良今年80岁,年初被诊断为粉碎性骨折。“家里人带我去萧山、杭州的大医院,用一条床单拖着我今天查这里,明天照那里,痛死了。”外地的就诊经历让钱楚良叫苦不迭。20天前,钱楚良住进了江藻分院。“到这里以后,中医院的医生来看过,脚好多了,现在我能站起来。而且吃饭也很方便,我家就在这里。”
医生:接诊更有能力和底气
想要和专家约会的不止是病人,江藻卫生院的医生们也有这个想法。
89岁的寿士法患有心力衰竭,这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对抢救的医生来说也很棘手。江藻分院医教科科长章坚刚是接诊医生,他坦言,以前遇到这样的病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的急救手段对不对路,自己也不太吃得准。”不过,市中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周仕平主任在看了章坚刚的处理方法后,给予了肯定。“专家还会教我们怎么处理一些没有碰到过的情况,这让我们在接诊病人的时候更有底气。”章坚刚说。
江藻分院中医内科医生田石宇和徐伟安分别在去年和今年在市中医医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学成回来的两人现在成了科室里的推拿和针灸好手。徐伟安说,以前,江藻分院没有推拿和针灸,经过进修,他们学会了如何找准穴位、如何辩证选穴、推拿针灸手法操作,现在,能独当一面开展相关诊治,帮江藻当地的病患减轻痛苦。
从曾经没有这个项目,到现在一天能接诊十几个病人,田石宇和徐伟安觉得很欣慰。
卫计局:让技术跑而非病人跑
诸暨市卫计局医政科科长章月标告诉记者,我市目前共有2家医联体,分别是市中医院和江藻分院医联体、市人民医院和璜山分院医联体。目前,中医院和江藻分院已挂牌,人民医院和璜山分院已基本办好手续,预计本月底挂牌。
在医联体成立过程中,市卫计局做了不少工作,主要集中在协调指导上。挂牌前期,卫计局充当媒人的角色,为两家医院安排好对接相关事项。挂牌成立后,卫计局还会根据两家医院签署的协议内容,平时定期检查、年终考核查看医联体运行状况是否良好,工作是否到位。
市中医医院和江藻分院医联体运行近两个月来,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章月标说,建好后的医联体和想象中差不多。“建立医联体的初衷是让技术跑,而不是病人跑。通过把乡镇卫生院和市区的大医院串联起来,将大医院的医疗技术辐射到基层医疗机构,从而提升医疗效果。不过,这也是一个新事物,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