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坐堂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医生坐堂

纠正用眼习惯保护心灵的窗户

作者:何金颖 发布时间:2018年9月17日 浏览次数:2775 来源: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青少年的近视问题,不容忽视。

 

  据了解,暑假两个月期间,市中医医院眼屈光门诊部就诊人次达3900人次,其中近视达3200人次,占82.05%。据不完全统计,近视发病率小学5年级达39%,6年级达54%,初中生达60-70%,高中生达到80%以上。而且现在近视低龄化越来越明显,除了先天性近视,三年级以下开始近视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近视不能掉以轻心,除了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之外,还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对视神经、眼底、视网膜都可能造成损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明,危害极大。当孩子出现看不清等近视症状时,家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科学防控近视。

 

  除了遗传方面的原因外,长期用眼、频繁使用电子产品、过度近距离用眼、缺乏营养、蛋白质合维生素的摄入不足等环境因素外也是近视形成的重要原因。那么,该如何预防控制呢?

 

  1.增加孩子户外活动和锻炼时间

 

  户外活动能有效放松睫状肌,而且在户外自然光的照射下,眼球会产生多巴胺,可以预防和控制近视。

 

  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假期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2.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一定不能让孩子长时间过度用眼。

 

  3.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做眼保健操。

 

  4.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可适当摄入护眼食材。

 

  家长要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食物。

 

  5.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了解到孩子出现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

 

  尽早建立孩子屈光发育档案,建议孩子从3~6岁开始就到正规医疗机构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通过早期筛查及时发现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尽早跟踪干预,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避免不正确的矫治方法导致近视程度加重。

 

  对于平时近距离用眼过多的或者已经近视的孩子,需要每隔半年到专业医疗机构做一次检查,以观察近视的发展状况及预防其他眼病的发生。

 

  特别提醒:

 

  很多家长存在误区,认为孩子一旦戴上眼镜,度数就会越来越深,所以不少家长即便在确诊孩子已经近视的情况下,也不愿意让孩子配戴框架眼镜。医生提醒:其实青少年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其眼睛也同样在发育,如果孩子近视了却不配戴近视镜,视力也同样会下降,并不是因为配戴了近视镜才使视力下降,这实际上是人们对配戴框架眼镜的一个误区。而已经配戴眼镜的青少年,应该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近视度数的变化及时更换眼镜,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缓近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