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小中医”、“急救”在身边……32位小记者在中医院快乐游学
为了普及中医药文化,培养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同时也为了提高暑期孩子们的安全急救意识,7月14日上午,诸暨日报小记者团一行32人走进诸暨市中医医院,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文化和急救知识培训游学活动。
上午9时,儿科赵娜医生首先为小记者们作了《“三伏贴”相关知识》专题讲座,介绍了“三伏贴”的中医药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尤其针对儿童相关疾病进行了详细讲解。
同时,小记者们还当起了小小志愿者,俨然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小“中医人”,通过发放中医科普宣传资料,向现场的门诊病人进行了中医药文化宣教。
随后,小记者们带着种种好奇与疑问,在中医院开始了一次神秘奇妙的“文化探寻之旅”。
在急诊科,一看到人体模型,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顿时爆棚!忍不住东摸摸、西按按。
“如果有人倒地了,我该怎么办?又该如何判断需不需要做心肺复苏呀?”六年级的小王问得很专业。
“如果遇到意外,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拨打120急救电话。”急诊科医生朱泽耐心地解释道,“如果病人倒地,首先要看下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然后在病人耳边大声地叫他,看看有没有反应?如果没反应,凑到病人头部,听听有没有呼吸声?再摸一下脖子上的颈动脉,看看有没有博动?如果都没有,紧急做心肺复苏……”
接着,急诊科护士陈双婷从现场如何安全施救、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判断患者生命体征、心肺复苏流程等方面,向孩子们详细讲解和演示了现场急救的步骤及要点,给小记者们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急救课。
听完讲解,在朱泽叔叔手把手的指导下,小记者们好好过了把瘾,亲身体验了一回心肺复苏(CPR)模拟操作。
走出急诊科,大家来到了中医院最热门的“三伏贴”贴敷现场,几个小记者主动提出要尝试贴“三伏贴”,专业的护士阿姨们根据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取了不同的穴位进行贴敷。贴完后,问他们有什么感觉?“辣辣的,有点热……不痛,挺舒服的”,9岁的小陈贴完后,自告奋勇地告诉周围的小朋友们,“这个可以治很多病呢,象我这样老是感冒、鼻炎就有用……”呵呵,现学现用,听上去蛮专业的。
在中药房,宣志红主任拿出几味常见中药,在进行了简单的中药知识介绍后,就让小记者们近距离去触摸认识各味中药,摸形状、闻药味、听用途……孩子们新奇地闻闻这个,捏捏那味,你一言我一句地发表着“演说”……“这个是干蜈蚣吗?闻起来好腥?”“原来海马是这个样子的呀!”
有一位高年级的学生竟然还反问宣志红主任:“我经常听到‘是药三分毒’这句话,那这些药一起吃下去会不会有问题呀?”“中药当然不能乱吃,因为中医中药讲究辩证施治,对症下药,所以我们才要找对医生,根据个人的病情对症开方,这样治疗才会有效果。”宣主任耐心地解释道。
在推拿科,小记者们看到做铺灸用的一箱箱生姜,切碎后铺在背上烧,好奇地询问这有什么用呀?推拿科何迪英医生一一地解答了铺灸的原理和治疗方法,小记者们恍然大悟,原来生姜有这么多用处呀!真是夏天一宝呀!
随后,孩子们又参观了刮痧、推拿等中医治疗方式,好奇地东问西问,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还提出让王德明医生给他们做推拿,好好体会了一把推拿的感觉。
看到了针灸科的银针,好奇性更大了!“哇!这么长!这针到底有多长呀?刺进去痛不痛的呀?”“会不会出血呀?”针灸科姚光潮医生耐心地一一为孩子们解疑答惑,还现场演示了如何打针灸,孩子们边听边记笔记,可认真啦!
活动结束了,可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而且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到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和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崭新的社会体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