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 别让湿气有机可乘
6月9日我市正式入梅。梅雨季一般会持续20-30天。黄梅时节最大的特点就是——湿漉漉。衣服不容易干,袜子不容易干,头发不容易干,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感觉闷闷的、潮潮的。梅雨季节人体特别容易受到湿气的侵邪。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人体的湿气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内湿,脾为湿土之脏,湿邪最易犯脾。脾胃虚弱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食不知味、恶心、腹胀等。第二类是外湿,尤其是现在的潮湿季节,空气湿度大,加上人体自身体质不好,湿气就可能侵入体内。
梅雨季湿气、真菌威胁着健康
梅雨季节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生熟食物不分开,容易导致细菌交叉感染;隔夜食物加热不充分,冰箱里的东西放太久吃也不好。
另外梅雨季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等,这些大部分是由螨虫引起的。螨虫喜湿热、怕光,此时的温度也比较适合螨虫生长,所以这时最易滋生螨虫。
闷热潮湿的天气也特别适合真菌的生长繁殖,容易诱发人体皮肤真菌感染,如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等。
不少中老年人一到下雨天就关节疼痛,而梅雨季节湿度大,温差也大,所以极易诱发风湿类疾病。这类人的关节等处要注意保暖,同时要多注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饮食上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含有动物脂肪的食物。多补充维生素D,以避免因维生素D的缺少而造成的病痛。
另外,此时霉菌性阴道炎容易找上妇女。天气闷热潮湿,久坐加上穿不透气的牛仔裤、紧身内裤和化纤内裤,容易出现外阴瘙痒。妇女最好少穿又厚又紧的牛仔裤或紧身裤,多穿棉质内衣。
所以,黄梅时节对人体来说祛湿是很重要的。
梅雨天如何祛湿
一是多晒晒太阳。说到祛湿,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晒太阳。梅雨时节晴天少,大家要抓住少有的晴天,将家中的衣服、被子等拿出来晾晒。有些人喜欢晚上洗头后倒头就睡,这样容易加重体内的湿气,一定要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用毛巾将身体擦干再睡。家长要注意,不能让孩子直接坐在地板上。
为了防止体内湿气过大,在空调房内,穿上有袖衫、护住肩头;裤子遮住膝盖,使关节等易受风部位得到保护。即使再热,记得晚间睡觉盖条小毯子,以免着凉。出门前,先关空调,开窗适应室外温度,再换薄衣出行。
二是居室祛湿。梅雨季节,家里的厨房和卫生间都会湿哒哒的,而且即使没雨,空气湿度也比较大,真菌异常活跃。因此,对四周环境的祛湿,显得尤为重要。雨后要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燥,如今家庭常见的排风扇、空调也具有除湿功能。为了防止湿气入侵,不少人喜欢关窗闭气。其实,这种行为是不健康的。即使外界潮湿时,室内也要保持通风换气,房间闷得过紧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三是饮食祛湿。梅雨季饮食尽量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远离油腻肥厚的食物,冷饮等过凉的食物也要少碰,不然会伤到肠胃,做饭需要用到的葱、姜、蒜等可以祛湿的食材,可以多备一些。另外,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应季瓜果、荸荠、山药等。睡后仍不清醒、昏昏欲睡者,可食用一些芳香开窍的食物,如茼蒿、香菜、芹菜、香椿、茶和咖啡等。当然也可以借助一些有药物作用的食材,如用藿香、佩兰水煎代茶饮,金银花、玫瑰花、白茅根等泡水喝。
四是越懒惰越要运动。梅雨季节,人们常常因身体沉重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会越多。通过运动,身体里的湿毒以汗水的形式直接发散出来,是最自然有效的办法。运动尽量不要大汗淋漓,只要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趁天气不错,可以适当地参与游泳、慢跑、打拳等活动,就算只是到户外走动走动散散步,也有助于将体内湿气排出,增强体质和抗病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