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儿童耳鼻喉急症不要慌
这些应对方法要提前掌握
“医生,麻烦帮我们看一下,孩子的鼻子里进了个‘珠子’。”日前,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个3岁的孩子,到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急诊就诊。原来男童在玩耍时不小心将一颗塑料小圆珠弄进了鼻腔。医生立刻打开治疗灯,用前鼻镜撑开孩子鼻腔,拿异物钩轻轻朝里探进去,全程3分钟不到就顺利取出一颗白色小圆珠。医生提醒广大家长遇到小儿耳鼻喉急症,千万不要慌张,必要时及时就医。
鼻出血
儿童鼻出血比较常见,多位于鼻中隔前部,此部位血管丰富。最常见的是由于中隔前部粘膜糜烂,微血管脆弱,刺激后易有鼻出血。鼻粘膜糜烂可由鼻炎、鼻窦炎引起。鼻出血时,可以坐位低头并用手指压迫 5至10 分钟,并且不能过早松开。如果患者持续反复鼻出血,应该及时耳鼻咽喉科就诊并行凝血功能及其他检查,以排除隐匿性出血疾病。
咽部异物(鱼刺)
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喂食鱼肉、鱼汤,小孩较小或者吃饭时说话、吃饭过快,容易卡鱼刺。其实,吞饭团、吃菜、喝醋都是无效的做法,应该做的就是立刻停止进食,咳嗽或催吐。如无缓解应立即就医,必要时需在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下取出异物。
气道异物
部分异物如玩具、磨牙棒、硬币或瓜子、花生米、豆类等硬食,在小儿说话、乱跑乱跳或者大笑大哭时容易误吸入气管。如果无感染表现而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必须注意异物吸入可能。
异物进入气管后,根据异物性质不同可以发生不同病理生理改变。比如金属类异物反应一般较小,而脂类异物因含有脂肪酸,容易刺激引起炎症反应,淀粉异物因为吸收水分而逐渐膨胀可引起气管完全性梗阻等。紧急情况下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大于1岁)进行自救,并立即前往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
耳道、鼻腔异物
常见于儿童将豆类、小珠粒、火柴棒头等各种小物塞入外耳道或夏季昆虫可爬入或飞入外耳道内形成耳道异物。若家长发现孩子一侧鼻阻塞,流臭脓带血涕应想到鼻腔异物可能,尤其像纽扣电池类异物因其能迅速腐蚀鼻腔黏膜,可导致鼻腔结构严重受损。研究显示,如果电池负极朝向鼻中隔,4小时之内就可以引起鼻穿孔。家长发现此类情况后,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