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饮食起居宜“养收”
8月7日进入立秋节气。立秋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周礼萍提醒广大市民:立秋后,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除了要预防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外,还要预防慢性胃炎和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立秋时节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不吃冰箱冷食可喝粥
立秋后是“冰箱病”的高发季节,不少人因为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频频引发胃肠炎等急性病。这是因为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胃肠不适。
周医师提醒,秋后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上,可选择“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的饮食方式,大鱼大肉等容易上火的食物尽量少吃,饮食结构以清淡为主,在吃海鲜和烧烤时,要注意其新鲜度。
多吃水果防止秋燥
入秋了,天气凉爽了,但容易口干舌燥、鼻子出血。不少人感到鼻腔似烟道般干燥,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粘液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这就是中医常说的“秋燥”。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天气干燥。人们在夏季过多地流汗之后,身体各组织都水分不足,于是会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痛、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的表现。
预防秋燥症,首先应从精神调养、饮食调整和加强锻炼等多方面去协调。建议多吃水果和蔬菜,水果可选橙子、柠檬和乌梅等,同时,保持心理愉快,不烦燥。秋天也是锻炼和增强体质的好季节,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户外散步、慢跑、倒走或者爬山等运动项目。
夜晚寒凉谨防受寒
夏季高温时,不少人习惯开空调睡觉,外加电扇对着脸部吹,而到秋季,夜晚偏凉,夜间长时间开空调睡觉,容易受凉气的侵袭。空调风过多地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第二天极易引发偏头痛和面瘫。
由于“冷风”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不能充分松弛休息,次日便会感到全身酸痛、困乏无力。如果秋后空调直接吹在腹部,则会引起腹泻。因此,立秋后睡眠时,既要保持空气清新,也要谨防吹空调受凉。
立秋时节,天高气爽。周医师建议,在起居上,应采取“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之策略,也就是说应该顺应季节变化调整作息,早卧早起以养阴舒肺。晚上10点以前入睡,中午适当午休,使秋乏逐渐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