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坐堂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医生坐堂

立夏养生:饮食清淡重养心

作者:何金颖  发布时间:2020年5月7日 浏览次数:2740 来源:

立夏养生:饮食清淡重养心

  5月5日是立夏节气。随着夏季到来,天气逐渐变热,此时人体新陈代谢进入旺盛时期。养生保健和防病的方法要根据季节和自身体质而改变,市中医医院金普放主任中医师建议广大市民顺应立夏节气的特点养生。

  补血养心多按摩


  立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中医认为“暑易入心”,因此,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夏季养生要以“养心”为主。


  “红”补血,“苦”养心。养心补心,除了多吃清淡食物,还应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养心安神,如小枣、莲子、百合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在早晚餐时喝粥和汤类对身体也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可健脾祛湿、补养身体。常吃坚果如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都有助于保护心脏。还可以多食用些苦瓜、苦菜、荷叶、蒲公英或者喝些银杏茶、绞股蓝茶等苦味茶。除此之外,红豆、红枣、枸杞子、西红柿、山楂、草莓、西瓜、红薯、苹果、动物心脏等食物都属于适合立夏补血养心的红色食物,均可以选择食用。


  夏季护心,心包经有三个穴位要经常按揉,劳宫穴、大陵穴、内关穴。这三个穴位都在手前臂和手掌上。劳宫穴在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肘时向中指尖处;大陵穴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大陵与曲泽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常按可宁心安神、清心泻火。


  夜卧早起适量动


  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金医师表示,立夏后可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这里所说的晚睡是相对于其他季节来说的,晚上11点左右入睡,睡太晚反而会损伤心血。晚睡早起,不少人会出现打盹现象,医生建议适当午睡,11点到13点是午睡的最佳时间,且午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


  初夏,人的代谢水平提高,能量消耗高,所以要适量运动。但不管做什么运动,只要不出汗过度,保持夏季的气血充盛,就是好的。散步是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既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还可以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更为良好的睡眠打下基础。


  戒怒忌冷调身心


  立夏过后,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心烦急躁,好发脾气。因此在立夏之季,宜调息静心。可以多做一些让内心安静的事情,如书法、绘画、雕刻、听音乐、下棋、钓鱼、种花等,使精神有所寄托,以移情养性、调神制怒。


  立夏时节还应该避免贪凉,少吃冷饮、凉菜、生凉瓜果等,以免损伤脾胃。少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不要睡在风口,尤其是关节患者要注意忌冷。日常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疾病预防很重要


  立夏过后,要注意预防3种疾病。


  皮肤病。立夏过后,气温将明显增高,雨量也会增多。闷热潮湿的天气,为皮肤病发作提供了条件。此时,一定要防范丘疹、荨麻疹、足癣、日光性皮炎等皮肤病。


  平时应勤洗晒被褥、凉席,选择透气性好、具有吸汗性的衣衫,室内常通风,脚部也要保持清洁干燥。外出时,可选择穿长袖、戴口罩、乘车等方法,尽量避免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减少过敏性皮炎的发生。


  热伤风。夏天感冒,俗称热伤风。热伤风,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而且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沉重如裹、身体酸懒、倦怠无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呕吐、腹泻等。


  预防热伤风,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身体能够适应高温天。同时,要随早晚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防中风。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体质较差的老人,极易发生中风现象。天气炎热,人体大量排汗,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流速缓慢,极易诱发血栓的形成,从而导致中风。


  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中风的几率更高,因此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主动喝水,清淡饮食,荤素搭配。此外,要保持室内通风,同时避免空调温度过低、室内外温差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