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康复切记“三不要”
脑卒中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往往会失去基本的步行能力。因此,恢复步行功能,甚至是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行走能力,成为了患者最迫切的愿望。若不经过正规完整的康复训练(肌耐力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核心肌力训练,步态训练等),患者走起路来常常是病腿整体僵硬,站立不稳,走路画圈,拖腿行走。还有很多患者往往不能独立行走,需要家属的陪伴或者扶拐杖才能勉强步行。而患者上述的步行姿态,叫做偏瘫步态。
“多走走就好了”的想法有时候与“中风了不敢走要卧床”其实一样,都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对于脑卒中后康复,一定要切记“三不要”。
不要急于行走
脑卒中偏瘫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运动再学习的过程。如果刚刚能坐能站就着急在家属的帮助下练习行走,那么患者一定会使用患腿容易运动的方法,常常会形成肌肉代偿的错误运动模式。虽然有些轻症患者在此训练方法下恢复了不错的步行能力,但大多数患者并不能在患病后的数月内恢复较好的腿部基本运动能力,如较为灵活地脚踝背屈,蜷腿、勾脚,屈膝。如果强行走步,就容易出现步态不稳、挺膝盖、打软腿等异常现象。
不要在基础的功能和力量未恢复前行走
自我基本的控制功能和基础肌肉力量,能自主抬脚完成踝背屈动作,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提高、降低肌张力,平衡更稳定。坚持基础功能和基础肌肉力量的训练,基础肌肉力量、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持续完善。然后先进行行走需要的各项动作要领及平衡能力的训练,才能做行走训练。
不要未经科学指导就行走
在进行行走训练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尽量避免出现异常的姿势和养成不正确的行走习惯。脑卒中后的步行功能训练并非仅仅是几个“核心训练动作”,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需要根据患者的状态动态调整康复训练方案的过程,从而预防偏瘫步态的出现或减轻偏瘫步态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需要真正恢复“好看”的接近正常人的步行方式,需要循序渐进,经由医师或治疗师科学系统地指导去进行康复训练,切勿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