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测空腹血糖就行了?
餐后血糖也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到医院看病时,大都会主动要求化验一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其实,餐后血糖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空腹血糖,两者只能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替代。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时的两个指标,也是糖尿病病情控制监测指标,空腹血糖它所代表的真正意义是基础血糖,因此我们说正常人的血糖可分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基础血糖主要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基础血糖的控制多受肝脏的调节,如果出现血糖过低,肝脏就会把储存的肝糖原释放到血液中去,确保血糖的稳定。但肝脏储存的肝糖原是有限的,为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还必须从自然外界摄取更多的糖原,这就有了每天的三餐。餐后摄取的食物很快被吸收,形成快速的血糖升高,我们称之为餐后血糖。可见,平时监测的餐后血糖值应包含着基础血糖。
皆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诊断糖尿病重要指标。空腹血糖的水平,受人体生理调节影响。人们一般在18-19时进行晚餐,此后到次日早晨7时才用早餐,在这12小时内多不再进食,而人体把三餐摄取的糖类等基本消耗完,次日早晨7时应该是血糖最低的时间段。如果不受人体生理调节,就要出现低血糖,但人类为维持生命,必须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出现了促使早餐后血糖升高的生理性因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等。血糖达到了正常水平后同样受生理性因素的调节,不会使血糖再升高。正因为这一机制,“空腹血糖”值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往往确诊率比较高。而餐后血糖则相反,对糖尿病诊断更为敏感,而假阳性率高。采用餐后血糖指标可以使更多的糖耐量异常(IGT)和糖尿病患者及时得到诊断。
影响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因素不同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升高血糖的“贡献”各有所长。如果空腹血糖的水平高,餐后血糖的水平也是相对升高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高低受糖尿病治疗控制状况的影响,如饮食不控制,无运动或运动量过小,用药量低,空腹血糖会升高,而过分控制饮食,运动量过大,用药量过大会引起低血糖。餐后血糖的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随空腹血糖变化而变化。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有很多,受餐后人体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胰升糖素的分泌,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餐前血糖水平,进食的种类和时间,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等都会对餐后血糖产生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餐后胰岛素的分泌发生了障碍,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并且同时伴有胰升糖素不下降,肝糖产生及周围组织糖利用异常,导致餐后血糖持续升高。
在糖尿病治疗中,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必须的。只有降低总体血糖才能使糖尿病患者受高血糖危害的时间减少,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