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病夏治是指对冬季好发及受寒易发的疾病,在三伏天或夏至到秋分的疾病缓解阶段,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扶正固本、减少发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选择“三伏贴”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的,除此之外,中药内服、刮痧、拔罐、针推、铺灸等也同样有效。“三伏贴”是指在夏季三伏天期间,用药物贴敷穴位,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的疗法。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夏季由于气温升高,自然界阳热最为彰显,尤其是三伏天,达到自然界阳热的极限,人体内阳气合于自然的阳热升腾,肌肤腠理开泄,经络通达,气血充沛,精力旺盛。因此,在三伏天里运用特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让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的目的。
在冬季寒冷时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具体如下:
1.呼吸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肺气肿、小儿哮喘、小儿易感(冬天易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2.慢性消化系统病症: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脾胃虚寒性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小儿腹痛;
3.运动系统疾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虚寒性腰痛等;
4.冬季特有的疾病:四肢冰冷、畏寒等;
5.平日体质虚弱者:一些免疫功能低下、亚健康状态中医体质辨识属阳气虚的患者。
“三伏贴”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三伏贴”有一定的针对性,并非人人适用。“三伏贴”选择的中药都属辛温大热型,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不适用于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对于热性病患者,若热天再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同时,老年人中戴心脏起搏器的不宜敷贴;处于月经期、哺乳期的妇女不宜敷贴;儿童长水痘、出疹子的不宜敷贴。此外, 孕妇、炎性疾病发热者、过敏体质患者,对药物过敏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 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糖尿病患者也不宜贴药。
“三伏贴”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少食冷饮、辛辣、海鲜,禁止游泳,避免电扇直吹或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如果上述感觉特别剧烈,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须及时取下药物,禁止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及时至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