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知艾防艾│艾滋病离大家并不远,这些核心知识要get!

作者:黄芳整理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日 浏览次数:2739 来源:诸暨中医院

今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严重传染病。病毒会缓慢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目前不可治愈、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感染艾滋病会给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需要终身规律服药,精神压力增大。

2、艾滋病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2018年我国报告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4.9万例,其中性传播比例超过90%。平均每小时新发现1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截止10月底,2019年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比去年同期下降2.1%;近三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7.1%。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今年新报告的HIV/AIDS中性接触传播占97.5%,其中异性性接触传播占63.2%,男男同性性接触传播占36.8%。男男同性性传播比例持续升高,近三年平均增长率为18.1%,截至10月底,2019年较去年同期增长4.2%。

近三年,50岁以上男性中老年人群报告病例数增加明显,平均增长率为16.2%。2019年新报告男性中老年人群感染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81.8%,其中58.0%通过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

近三年,15-24岁青少年每年报告病例数逐年减少,年均降幅为9.4%;与老年人群不同的是,青少年人群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尤其是青年学生,近三年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中,同性传播比例占94.7%。

3、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比如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4、艾滋病预防

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经性途径传播;性病患者或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及早发现和规范治疗性病和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避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血液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可通过及时采取医学手段阻止艾滋病病毒传给婴儿。

5、提倡早检测早发现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措施。

通过检测可以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早发现才可以早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早检测早发现,才可以更好采取措施,如使用安全套和开展抗病毒治疗,即保护自己免受病毒的进一步侵害,也保护性伴侣,避免艾滋病进一步传播。

什么时候检测?

感染艾滋病后不是马上就能检出是否感染,存在检测的窗口期,即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到血液中能检出抗体或核酸的一段时期。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一般为4-12周,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为1-4周。

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抗体检测,建议在高危行为后4周检测抗体,大多数感染者4周可以检测到抗体。如果4周结果阴性可以等到8周或12周再检测。一般情况下,如果12周之内没有再发生高危行为,也没有检测到抗体,就可以排除艾滋病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窗口期”尽管检测不出抗体,但有可能病毒核酸已经在体内复制,同样具有传染性。因此,在这段时间发生性行为,要使用安全套保护性伴不被感染。

如果既往有过高危行为,没有做过检测,应该尽快检测。

6、实施“发现即治疗”策略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体内病毒复制即开始,会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已有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