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病毒危机,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各种类型的信息铺天盖地,给每个人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包括普通公众、密切接触者、患者和家属,以及一线的工作人员等。有一部分人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失眠,甚至情绪崩溃。
面对新型肺炎的危机,大家该如何做好自身的心理防护,增强自己的心理免疫力呢?
A
作为普通公众,
如何调整自己的压力?
1
最重要的:做好个人防护
面对疫情,做好力所能及的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众、减少流动性,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级别的保护!如果出现早期的症状,比如干咳、咽痛、呼吸吃力等,或者其他不典型的症状比如乏力、身体肌肉酸痛、头昏等,可以到定点医院就诊。
02
正视并接纳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
面对疫情,面对未知的病毒,我们都会自然地出现一些如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这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有时候可以允许自己哭一哭,不要严苛要求自己,但也不要一直沉浸于不良情绪当中无法自拔,哭过之后,我们依然要坚强的往前走。
03
少刷手机和新闻
现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途径了解信息,打开手机,可以说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层出不穷,让我们无所适从,不断增加自己的焦虑恐慌情绪。当看到网络上介绍的新型肺炎介绍的表现时,有些人可能由于心理暗示,也会感到咽干咽痛、胸闷、头昏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由于自己的焦虑恐慌情绪导致的,而不是真正的肺炎表现。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放一放,可以每天定时查看手机新闻,了解疫情的发展,但不要时时刻刻都在刷屏,而且要从权威可靠的媒体获得信息,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04
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当我们处于应激状态时,身体自然都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好集中,身体没有力气,精力不佳等。面对上述情况,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要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将肉蛋鱼奶等动物性食物加热熟透;保持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以上这些都有利于我们身体的恢复,有助于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力。
05
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不让自己太闲
在不外出的情况下,可以适度选择家中的娱乐活动。例如,和家人玩一些小游戏、做做家务、养养花草、看一些喜欢的电影或电视剧、和朋友家人聊天等。总之,找出可以转移注意力或者让自己愉悦的事来做。
B
如您是一线的工作人员,
如何调整自己的压力?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此刻冲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武警官兵、疾病防控等工作人员们正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巨大的应激和工作压力之下,可能有很多人已经濒临体力和心理的极限,此时该如何做好心理健康的自助呢?
1、回顾曾经有效帮助过您应对危机的办法,思考什么能让您保持坚强,列出来,执行它。
2、尽量抽时间吃饭,不管是不是有胃口;进行必要的休息和放松,哪怕是很短的时间。
3、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尽量不去其他疫情更为严重的现场)。
4、尽量保持合理的工作时间,不至于太精疲力尽。比如合理分配工作,在危机急性期实行轮班工作,尽量保证规律的休息。
5、允许自己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并表达和疏泄出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法,如和同事聊天、或是一个人哭一次等。考虑如何更好地说出您遇到的情况、您做的工作及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难。
6、同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您的感觉和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但绝不要相互指责。
7、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朋友、亲人或其他值得信赖的人交谈。
8、 安排家人相互照顾,或调用必要的资源,使家人得到照顾,以解决后顾之忧。
9、减少酒精、咖啡因或尼古丁的摄入,避免用非处方药品。
危机事件后,人们可能面临很多问题。当您不能帮助人们解决他们的所有问题时,您可能感到做得不够和有挫败感。记住,您没有责任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做您力所能及的事情。
C
如果家人遭受隔离,
我该怎么帮忙调适?
1、当您的家人出现疑似症状,需要隔离时,您可能会因为觉得帮不上忙而感到焦虑。但你们是可以通电话的,您可以在电话里鼓励他们,倾听感受,让他们减少孤单的感觉,但不要对他们的情绪反应提供太多判断或过度解释。
2、您也可以分享自己最近的心情,但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不满,要记得电话那头的亲友处在更不自由的情况下,需要更多支持和关注。
3、您需要关注被隔离亲友的物质需求,除了食品、衣物等基本生理需求,也要提供书、音乐或电影等文艺材料,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
4、如果您自己本身的情绪已经不太好,记得先关注自己的需求,比如找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谈谈,宣泄自己的压力,然后您才能去支持被隔离的亲友。
5、对他们始终保持一种“适度”的关心。对他们的需求保持敏感,做到适时关切他们,但不要太夸张、也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忘记了。有时候,他们会出于好意掩饰、压抑一些负面情绪,但这种方式会让他们觉得更孤单。所以,您需要在接触他们的时候保持敏感,或者直接一点,问问他们的心情。如果感觉到了不寻常的情况,要及时联系医护人员或卫生主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