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奇马”台风灾后如何防病
气势汹汹的“风王”利奇马带着17级超强风直逼浙江。遭遇强台风,广大市民除了尽量做到避免外出,减少外伤。灾后防病工作亦不容忽视。
1、台风水灾过后肠道传染病传播可能性加大。
台风天伴随着的是强降雨,雨水量大会衍生次生灾害。急风暴雨,造成村庄水淹、粪便横溢、垃圾漂浮,很多阴沟里、垃圾里的污泥、病菌都会被冲刷出来,致使一些种植的蔬菜受到脏水污染,家畜和河道、海边养殖的水产也有遭到脏水污染的可能,增加霍乱、细菌性痢疾、甲肝、戊肝等多种肠道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提高对肠道传染病危害性、可防性认识,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并自觉注意饮食卫生。
日常生活中要严格做到生熟分开。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包括肉、鱼、蔬菜等)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自觉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处理生的食物(鱼虾、蟹、贝壳类等水产品)后要擦肥皂液用流动水反复洗手,避免病从口入。台风期间可能会出现停电,只要停电超过2小时,冰箱里的果蔬、鱼肉就开始滋生细菌。因此肉类、鲜奶等如果已经变质,最好丢弃。如果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切不可随意自服药物,以免延误病情。
2、预防虫媒传染病
台风过后,虫媒传染病问题会变得十分突出,比如疟疾、登革热等。发生洪水地区应注意监控鼠类及蚊蝇密度,了解自我防护知识。据介绍,洪水初起,对以往躲藏着的鼠类有驱赶作用,大水会将鼠类大量聚集到无水高地,使其在小空间中达到极高密度,与人的接触机会比平时增加了几十倍。之后到洪水逐渐退去,原本聚集的鼠类又开始分散,它们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也随之扩散。与此同时,在水灾初期,蚊蝇因为没有较为稳定的孳生环境,也暂时处于低密度状态,洪水中期和过后,坑洼等地多处积水,造成蚊蝇等大量孳生,由蚊蝇传播的传染病如乙脑、疟疾、登革热等发病率也会上升。
台风过后一定要做好周围环境的清洁工作,将花坛、废旧轮胎里的积水除去,避免蚊子孳生,搞好家庭卫生,消灭苍蝇、蟑螂。在黄昏和黎明前蚊子出没高峰期,不要外出。夜间外出穿长袖和长裤,别穿凉鞋。如果可能接触蜱、螨,应将长裤塞进袜子里,有条件时应穿长筒靴,选择适合的驱避剂涂抹暴露的皮肤,驱避剂也可喷洒在衣服、鞋、帐篷、蚊帐和其他物品上。住地门窗要安装纱窗。如无纱窗,则夜间应关上门窗。如果蚊虫可能进入住宅,应在床上设置蚊帐。夜间在寝室内使用灭蚊喷雾器或放有杀虫片的灭蚊器,或点燃盘式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