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你好,夏天!迎接它,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何金颖 发布时间:2019年5月6日 浏览次数:2689 来源:诸暨市中医医院

5月6日,我们迎来了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

立夏有三候

一候蝼蝈鸣

二候蚯蚓出

三候王瓜生

这个季节虽然燥热火辣

却也不失热闹

尝三新,吃立夏饭,挂蛋,

迎接它,你准备好了吗?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同时雨水增多。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掌握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大有裨益。下面,让我们来听听诸暨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金普放主任是怎么说的?

补血养生多按摩

立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中医认为“暑易入心”,因此,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夏季养生要以“养心”为主。

“红”补血、“苦”养心

夏季养心补心,除了多吃清淡食物,还应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养心安神,如莲子、百合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早晚餐时喝粥和汤类对身体也大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可健脾祛湿,补养身体。

吃坚果如干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有助于保护心脏。

还可以多吃些苦瓜、苦菜、荷叶、蒲公英或者喝些银杏茶、绞股蓝茶等苦味茶。

红色食物:红豆、红枣、枸杞子、西红柿、山楂、草莓、西瓜、红薯、苹果、动物心脏等食物都属于适合立夏补血养心的红色食物,也可以选择食用。

     推揉“三穴”多护心

夏季要注意护心,而心包经有三个穴位要经常按揉:劳宫穴、大陵穴、内关穴。

这三个穴位都在手前臂和手掌上。劳宫穴在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肘时向中指尖处;大陵穴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大陵与曲泽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常按可宁心安神,清心泻火。

夜卧早起适量动

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金普放主任介绍说,立夏后可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这里所说的晚睡是相对于其他季节来说的,晚上11点左右睡觉最好,睡太晚反而会损伤心血。

建议适当午睡,11点到13点是午睡的最佳时间,且午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

初夏人的代谢水平提高,能量消耗高,所以要适量运动。但不管做什么运动,只要不出汗过度,保持夏季的气血充盛,就是好的。

散步是最为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既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还可以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为良好的睡眠打下基础,对老年人来说非常合适。

戒燥忌冷调身心

立夏过后,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心烦急躁,好发脾气。因此在立夏之季,宜调息静心。可以多做一些让内心安静的事情,比如书法、绘画、雕刻、听音乐、下棋、钓鱼、种花等,使精神有所寄托,以移情养性、调神制怒。

立夏时节还应该避免贪凉,少吃冷饮、凉菜、生凉瓜果等,以免损伤脾胃。

少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不要睡在风口,尤其是关节患者,尤其要注意忌冷。

日常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疾病预防很重要

金普放医生提醒大家:立夏过后,还要注意预防3种疾病。

1、皮肤病

立夏过后,气温将明显增高,雨量也会增多,闷热潮湿的天气,为皮肤病发作提供了条件。

此时,一定要防范丘疹、荨麻疹、足癣、日光性皮炎等皮肤病的骚扰。

平时应勤洗晒被褥、凉席,选择透气性好、具有吸汗性的衣衫,室内常通风,脚部也要保持清洁干燥。

外出时,可选择穿长袖、戴口罩、乘车等方法,尽量避免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减少过敏性皮炎的发生。

2、防“热伤风”

夏天感冒,俗称“热伤风”。

立夏后,天气逐渐炎热,此时,一定要助于预防热伤风。

热伤风,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而且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沉重如裹、身体酸懒、倦怠无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呕吐、腹泻等。

预防热伤风,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身体能够适应高温天。

同时,要随早晚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3、防中风

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体质较差的老人,极易发生中风现象。

天气炎热,人体大量排汗,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流速缓慢,极易诱发血栓的形成,从而导致中风。

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中风的几率更高。

此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主动喝水,清淡饮食,荤素搭配。

此外,应避免“忽冷忽热”,注意室内通风,同时,避免空调温度过低、室内外温差大,保证空气清新。

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调神,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